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如何?”邓

琴音流转 2025-07-16 12:59:32

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如何?”邓亚萍尴尬的回答:“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而且还是揽获十几个世界冠军的邓亚萍。 这样的事情乍一听甚是离谱。 还以为是夸大其词,谁知,这就是事实。 到清华大学读书前,邓亚萍的确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自从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她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训练、打比赛上。 很少有时间能坐下来静心学习。 那时邓亚萍的目标只有一个:拿下一个又一个冠军为国争光。 为了这个目标,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除了训练还是训练。 在旁人看来,这个过程枯燥又乏味。 可在邓亚萍的心里,这是为将来比赛打下稳固基石的必经之路。 她深知,要想在赛场上取得胜利,除了过硬的技术,还需要不断充实自己。 训练就是充实、累积经验的最好办法。 正是因为邓亚萍的坚持和永不变的初心,让她的名字成为乒乓球界最耀眼的星星。 一次又一次的冠军不仅让她收获了很多鲜花与掌声,还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可惜,总要与热爱的赛场说再见。 由于十余年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邓亚萍身体伤病累积,若继续像以前一样,身体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 除了身体的原因,还有她的一个“小私心”。 邓亚萍于意识到竞技体育的局限,她希望寻找除了乒乓球以外的人生价值。 临近退役的时候,她就开始思考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有很多人都觉得运动员会被局限在体育里,退役以后也会做相关工作。 邓亚萍偏要证明,运动员既能打好比赛,又能做好比赛以外的事情! 1996年,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提名随之而来。 对于邓亚萍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是新的挑战。 邓亚萍深知,被提名是国际奥委会对她的信任与认可。 但由于国际奥委会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思。 她的英文水平远远达不到国际奥委会的标准,法语更是一窍不通,听别人说和听天书一样,一头雾水。 让一个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人用英语来沟通,谈何容易? 面对这看似不可能的挑战,邓亚萍果断选择迎难而上。 在她的字典里,就没有退缩! 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来到清华大学。 以往她是以世界冠军的身份,这次是不耻下问的学生。 第一节课,老师让邓亚萍在纸上写下26个英文字母。 很多小学生都能写下来的字母,却难住了在赛场上闪闪发光的世界冠军。 她一会大写、一会小写,中间还落下了很多字母。 邓亚萍有些不好意思,但她却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课堂上,老师讲的她根本听不懂。 为了跟上大家的进度,邓亚萍总是在课下背单词、读音标,练习听力。 早上五点,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学习,严格按照制定的学习计划去做。 深夜十二点,她刚刚结束一天的学习。 每一天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还取消了所有无关学习的活动。 渐渐地,邓亚萍上课终于不再是听天书。 为了更快掌握英语,她在老师的建议下去到英国剑桥大学。 作为交换生,邓亚萍就像是永不停歇的陀螺,始终鞭策着自己。 她努不努力,硕士、博士学位是最好的证明。 邓亚萍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并拼尽全力朝着梦想奔跑,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正是那股永不服输的劲儿,促使着邓亚萍毅然向前。 主要信源:(浙江大学——【外语名家谈系列9】邓亚萍)

0 阅读:1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