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条算是替宗馥莉说话,刚才那条算是替杜建英说话,再发一条替宗庆后说话,网上那些成群结队的结过婚或者没有结婚的娘们,结成所谓的“打小三党”,一天天的开口闭口的别人“小三”“知三当三”,仔细想想其实就是她们规定一个前提“只能一夫一妻”,实际上,“漂亮的女人身边总是围绕着男人,富贵的男人身边也总是围绕着女人”,一夫一妻制是一种高标准的道德自律出的特定时代的家庭结构,五千年历史上也只有27年是这样。
其实只有那种同时养不起多个老婆的人的男人才适合被使用这个逻辑,也同时只有那种靠依附于男人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的女人才适合被使用这个逻辑。在现实中不就是这样吗?
1、只有那些养不起多个老婆的,每新增一个老婆都导致原有的老婆依附于男人身上所得到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的那些层次的男人,才应该得到指责,像宗庆后这种层次的人,他娶的就是老婆。
2、(战国之后出现的)妻妾制其实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阶级压迫,男人给予女人妾的地位,是一种阶级压迫,因为关系内没有对等地位,是一种强迫或胁迫才能实现的。女人之间分妻妾,也是一种阶级压迫,其实是一房利用另一方的经济与武力弱势对其的压制,以上,《红楼梦》里面描写的比较典型,建议自行阅读。
人类从群婚制,到走婚制,再到一夫多妻制,再到一夫多妻多妾制与一夫一妻多妾制,再到一夫一妻制,从伴侣不固定到伴侣固定,从伴侣内不平权到平权,其实一直在演化,并继续演化,未来不婚制将会是社会主流。像马斯克就不仅仅在新经济形态与新技术形态上积极奋进,在婚姻形态上他也很前卫的实践中,不婚不等于不生子,马斯克的家庭结构可以做一下参考,这是社会家庭结构演化的趋势之一。
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劳动开放化,女人的劳动能力与社会生存状态提升,家庭地位提升,同时也因为生产资料从主要为土地与农奴本身转变出来为生产工具、原材料、货币资金、土地厂房,产生了为了维护家庭财富积攒的整套新的夫妻制度与财产分割、继承制度,资本主义时代不提倡妻妾制了,但是对于结婚与离婚的财产分割与保全更加重视,这其实就是现在网上这些“打小三党”成群结队的阶级诉求本质而已(法制的本质就是对统治阶级的具体的诉求的规则化)。
对应的,因为在规则层面,婚姻与财产的强绑定,家庭的动态也在不断的演化,不婚制未来可能会娶到成婚成为社会主流,非婚生子与婚生子具备完全一样的法律地位,这个规则的改变,其实更多的就是已经在实现这个社会现象的实践的人的诉求,当然,它也成为社会上一些其他现象能借机存在的庇护,比如代孕。。
最近这些打小三党们群情激愤,要打掉非婚生子的权益的时候,完全忘掉了自己的逻辑在现实面前的不自洽,因为宗家的关系足够“潮”,足够复杂,像当事人宗馥莉具体是隐瞒婚姻生子还是不婚生子,(她一定有后代不然不可能被同意为继承人),无论如何,宗馥莉本人也是要借助“非婚生子与婚生子具备完全一样的法律权益”这个规则的。她大概率也是不婚不等于不生子的理念的实践者。
这个规则更多的是适应婚姻形态的演化的,它当然也会导致那些没本事又“偷吃”的男人或者女人的另一半成为规则下的利益受损者,但是这早就有别的规则进行补偿,而且也可以通过新增“补丁”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规则补偿”。
现代社会,女人依附于男人而活的生活质量的提升依然广泛存在,但是,自从人类文明脱离对土地的依附那一天开始,女人与男人的关系就在逐渐的平权化,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之间也在逐渐平权化。就中国而言,尤其是1949年之后,女性开始走出院墙,广泛性的成为社会性劳动的参与者,能自己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独立于男性之外的收入了,女性与男性,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平权化趋势迅速拉高,并且这个趋势一直在拉高。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文明开化的趋势,小三党们其实是在做一种体系性的意识形态塑造,试图将不平等关系规则意识主流化,拿现实中的少数行为反对多数行为并且试图抢夺意识形态主导权,这才是我反对这些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