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中国足协太聪明了。 球迷不是在喊解散国足吗?那就解散好了。每次大赛一结束,球队当场解散,下次集训再临时拼凑人马,美其名曰 “新陈代谢”。比如 2024 年 9 月国足世预赛两连败后,直接宣布就地解散,等到 10 月再重新组队远征澳大利亚。 这种 “打散重组” 的套路,让国足每次亮相都是 “全新阵容”,既能规避舆论炮火,又能给人一种 “改革换血” 的错觉。每次集训名单都能玩出花样,今天召入中甲小将,明天塞进归化球员。 球迷这边也不含糊,直接绕过足协对球员的 “控制”,把矛头对准了赞助商。2020 年足协一纸通知要求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直接导致蒙牛、上汽等金主退出中超,转而把钱砸向女足。到了 2022 年世预赛,足协财报显示负债高达 12 亿,广告收入、转播分成大幅缩水,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赞助商用脚投票的结果。 2018 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球迷集体抵制某乳制品品牌,直接让其暂停了对国足的赞助合作,这种 “断粮战术” 精准打击了足协的资金链 —— 要知道,2015 年国足光球衣赞助就能签下 12 年 10 亿的天价合同,可到了 2023 年,连青训投入都不及国家队运营费用的零头,可见赞助商撤资对足协的打击有多致命。 当年为了冲击世界杯,恒大牵头归化 7 名球员,光转会费、年薪就砸进去近 20 亿,结果高拉特、费南多等人要么不符合出场条件,要么上场后贡献 “零数据”,最后灰溜溜退出中国国籍。这种 “烧钱买政绩” 的操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 “搞足球不行,搞斗争在行”。如今面对赞助商流失,足协又开始玩起 “移花接木”—— 2025 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突然冒出 14 家新赞助商,京东、伊利等企业纷纷入局,可这些钱能不能真正反哺国足?看看足协财报里青训投入同比下降的数字,答案不言而喻。球迷这边也没闲着,每次国足出征都盯着行李挑刺:2025 年东亚杯,球员推着 140 件行李浩浩荡荡赴韩,光医疗设备就占了 23 件,结果场上被韩国队 3 球吊打,这种 “差生文具多” 的反差,又成了新一轮抵制的导火索。 现在的局面像极了猫鼠游戏:足协用 “解散重组” 的套路化解舆论压力,球迷就用抵制赞助商切断资金命脉;足协靠归化、改名等骚操作转移视线,球迷就盯着行李、战绩穷追猛打。最尴尬的是,当年国足还能靠 “人口基数” 吸引赞助商,12 年 10 亿的球衣赞助甚至超过阿根廷队,可如今连省内联赛都要靠京东 “管饱” 来拉赞助,这种商业价值的暴跌,恰恰印证了球迷行动的杀伤力。
突然发现,中国足协太聪明了。 球迷不是在喊解散国足吗?那就解散好了。每次大赛一结
哈皮的球球
2025-07-16 10:57: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