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河南,女豫剧演员,在50度左右高温的铁皮棚中表演2个多小时,不料,刚谢幕就一头栽倒,她身上的戏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据大象新闻报道,7月5日这天,林城市热的像个蒸笼,气温直逼40度。 然而,豫剧女演员依旧热情不减,穿着厚厚的戏服,画着油彩,在铁皮棚内整整唱了两个小时! 直到高难度完成每一句唱腔,让台下观众激动叫好。 而她全身早已被汗打湿,走路都开始踉跄,结果在表演临近尾声时,本该谢幕,却因体力不支,轰然倒地...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视频里,可以看到一旁的工作人员迅速搬来电风扇,为其进行紧急降温处理。 还在她的手腕处,不停的按摩,好在,经过及时救治,女演员醒了过来,已无大碍。 然而,这件事却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有人批评剧团,铁皮棚里50度高温,就靠几个小风扇硬撑?演员命不是命啊!建议赶紧整个工业大风扇,或者把演出时间调整到傍晚,实在不行搞个室内场。赚钱重要,但演员身体更重要啊! 但殊不知,在这行有个规矩:只要开锣了,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唱完! 因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唱腔都是十年台下功练出来的,他们用汗水与坚持守护着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对得起远道而来听戏的观众! 对此,一些网友表示理解,这位女演员这么拼,就是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所以哪怕棚子里热的跟火焰山似的,她依旧没想过放弃。 还有人敬佩道,频里看她衣服湿得能拧出水来,妆都被汗花了,可动作一点没含糊,甩水袖、翻跟头,高难度动作一个不落。 这种敬业精神,比某些拿天价片酬还耍大牌的明星强太多了吧! 还有人说,女演员的精神,让他“想起老家庙会草台班子,三伏天武生扎靠旗翻跟头,花旦顶十几斤头面唱慢板”,若是没有这些基层演员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戏曲早成博物馆标本了。 因为“戏比天大,他们绝不是为了碎银几两。” 这些人用生命诠释着对戏曲的热爱与责任,他们不在乎演出环境有多恶劣,只在乎观众能否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然而,话虽这么说,工作人员还是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面对高温,演员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煎熬,还要面对中暑等健康风险。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散热困难,极易引发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尤其是常备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杀虫剂等,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助演员们。 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能静下心听戏的人越来越少了。 但每次看到台下稀稀拉拉的观众席,演员依然全情投入的样子,真的觉得他们值得更多掌声。非遗需要传承,但光靠演员硬撑不行啊!希望相关部门多给点支持,改善演出条件,也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宝藏演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啊! 从《牡丹亭》的婉转缠绵,到《霸王别姬》的慷慨悲歌,这些唱腔里藏着中国人的审美、伦理和魂魄。 可如今,短视频刷完即忘,流量明星转瞬即逝,真正扎根大地的艺术却要靠演员用命去守。 这位姐姐晕倒的瞬间,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想起那些在莫高窟面壁临摹的艺术家。 文化传承从来不是轻飘飘的,它需要有人用血肉之躯去承接历史的重量。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对“戏比天大”精神的赞美,更是对这份精神背后困境的反思与改变。 对此,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河南林州,豫剧演员在高温下坚持演出到最后一刻中暑晕倒,剧团:身体状态已恢复!提醒大家量力而行,注意身体健康
7月5日,河南,女豫剧演员,在50度左右高温的铁皮棚中表演2个多小时,不料,刚谢
红尘旧梦情人南
2025-07-16 10:24:52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