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公墓发现5块100年前中国人的墓碑,其中三块墓碑倒塌,周围布满杂草,根本无人管理,随后,他做了一件让国人为他点赞的事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英国纽卡斯尔的一座公墓里,竟安息着一群百年前的中国水兵,直到2016年,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偶然发现,才把这段尘封的历史重新拉回人们的视线。 那是一个普通的春日,这位留学生与朋友在圣约翰公墓散步,一片荒草丛生的角落却让他们停下了脚步。 那里有五块墓碑,三块倒塌,两块也已倾斜,碑上刻的不是英文,而是方块汉字:陈受富、顾世忠、袁培福、连金源、连成魁。 五个中国人的名字,为何会孤零零地躺在异国他乡,一种混杂着好奇与同胞之情的敬意,让他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中国驻英大使馆。 大使馆的调查,揭开了一段晚清时期国家图强的悲壮往事,在清朝时期,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员,意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开始推动“洋务运动”,花重金向西方购买技术和军备。 当时的英国,是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自然成了清政府的主要合作对象,于是,清政府决定向英国订购最先进的铁甲战舰,其中就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致远号和靖远号。 可是,英国船厂只负责造,不帮忙送到中国,无奈之下,李鸿章先后两次派遣接舰团,远渡重洋。 第一次,丁汝昌率领246名水兵,在海上颠簸近三个月才抵达英国,在等待军舰完工的漫长日子里,许多水兵因水土不服而病倒,有大部分人挺了过来,但还是有两名年轻士兵不幸客死他乡。 1887年,北洋水师再次来到纽卡斯尔,迎接致远号和靖远号,不幸的是,又有三名福建籍水兵病故,没能踏上归国的航程,这五位将士就是陈受富、顾世忠、袁培福、连金源、连成魁。 对视落叶归根为最终归宿的中国人而言,客死他乡是最大的遗憾,但在当时,将遗体运回国几乎是天方夜谭,海上的潮湿环境也无法保存。 活着的同胞们只能强忍悲痛,凑了15英镑,在当地买下一块永久墓地,将五位兄弟安葬,墓碑特意面朝东方,寄托着他们对万里之外故土的无尽思念。 谁知,这竟是最后的告别,随着接舰团回国,这片异乡的墓地很快就被遗忘,清朝覆灭,军阀混战再也无人记起这五位为国捐躯的普通士兵。 1911年,清廷海军大臣程璧光访英时曾去祭拜过一次,但那之后,这里便彻底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幸运的是,历史终究没有将他们彻底遗忘,留学生的发现,让这段往事重见天日,在国内外的共同努力下,墓地很快得到了修缮。 如今,墓碑按中国传统样式重新立起,庄严肃穆地朝向东方,就像百年前的他们一样,眺望着家的方向。 而那份百年前的墓地契约,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英国的档案馆里,印证着这段历史的真实不虚,2019年,这片墓地被正式列为英国一级历史建筑及遗迹,受到了永久保护。 这些墓碑,是一段屈辱历史的物证,也成了海外华人心中一个沉甸甸的挂念,它提醒着我们,技术可以买来,但国家的命运终究要靠自己掌握。 今天,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需要花钱看别人脸色的时代,我们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有了强大的国防力量,时常有国人自发前往祭拜,在墓碑前放上中国航母的照片,这既是对先烈的告慰,也是一种民族自强的宣告。
宗老的墓碑是宗馥莉立的,墓碑上给自己母亲留了位置,这难道不能说明两人没有离婚吗?
【6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