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印度问题专家成锡忠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他说“中印没有领土争议问题”,还表示若承认争议存在,就等于“变相承认了‘麦克马洪线’”。 清华大学的一位专家曾提到,中印争议领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 但成锡忠对此并不认同,他明确指出,“既然中印边界从未划定,哪来的争议?”在他看来,根据传统边界线,这1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中国的领土,根本“不存在争议”。 事实上,中印边界问题的确是历史遗留问题。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 在历史上,中印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边境线,但两国按照双方行政管辖范围,早已形成一条传统习惯线。 然而,印度在独立后,却沿袭英国殖民思维,推行错误的扩张政策,利用蚕食等手段,强行侵蚀中国领土,导致了所谓的“边界争议”产生。 尤其是英国殖民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本身就是英国代表和当时西藏地方当局的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划定的,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它是非法和无效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成锡忠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印度以“麦克马洪线”等为由制造的争议,本就不应被认可。 成锡忠还认为,“高志凯线”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理论和地理根据的”。 “高志凯线”是中国学者高志凯针对印度死咬麦克马洪线所提出的对等反制方案。 从地理上看,印度的母亲河恒河发源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其上游雅鲁藏布江与中国领土有天然关联,若基于此,主张恒河以北归中国,在逻辑上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历史依据来看,唐代的王玄策曾“一人灭一国”,将唐朝的影响力扩展到恒河流域。 据《资治通鉴》记载,王玄策借吐蕃和尼泊尔之兵,合兵8000余众,打到恒河边,击败了中天竺的篡位者阿罗那顺,并将其俘虏。 这说明在唐代,中国对恒河流域就有很强的影响力。 元代将西藏纳入行政管辖范围,也强化了恒河源头黑水河与恒河的关联性。 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关于国家间边界争端的解决方法》,历史上的持续管辖,是构成领土主权的重要依据,所以中国对恒河流域相关地区是有历史依据支撑主权诉求的。 不过,成锡忠也提出,中印边界线到底是“以恒河分水线,还是以恒河南岸为界?”这个问题还需要高志凯说清楚。 如果是以恒河南岸为边界,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恒河是中国的”这一观点似乎也能说得通。 当然,这并不是说真的要将恒河完全划归中国,“高志凯线”更多的是一种反制手段,是为了打破印度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的不合理诉求,告诉世界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中印边界问题,本质上是殖民时代的历史遗留问题。 印度以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麦克马洪线” 为依据,企图侵占中国领土,这是中国绝不可能接受的。 无论是成锡忠提出的 “中印无争议” 观点,还是高志凯的 “恒河为界” 设想,都是对印度不合理主张的有力回应,也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看到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无理取闹。 未来,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仍需印度秉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态度,与中国通过和平对话与协商来妥善处理。
资深印度问题专家成锡忠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他说“中印没有领土争议问题”,还表示若承
月光如水照归人
2025-07-16 09:35:0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