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澳大利亚一位104岁的科学家,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当药物注射到他的体内后,他却突然开口说话,说出的话更是逗笑在场的所有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5月10日,瑞士巴塞尔的“生命之环”诊所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病床上,身边围着他的家人和医生。 他叫大卫·古德尔,104岁,澳大利亚最年长的生态学家,这一天,他选择用安乐死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医生将戊巴比妥缓缓注入他的静脉,所有人都以为这将是一场安静的告别,可30秒后,他突然睁开眼睛,略带不耐烦地说了一句:“这药怎么还没生效?” 在场的人先是一愣,随后忍不住笑了出来,这句带着英式幽默的吐槽,成了这位科学家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他听着最爱的《欢乐颂》,在亲友的陪伴下平静离世,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普通的科学实验。 古德尔不是绝症患者,他甚至比大多数同龄人更健康,他的问题在于,活得太久反而成了一种折磨。 1914年出生的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拿过三个博士学位,主编过30卷的《世界生态系统》,102岁还在发表论文。 他热爱网球、戏剧和冒险,90多岁还能独自乘火车穿越澳大利亚考察生态。 但时间最终夺走了他的一切,视力衰退到看不清邮件,摔倒后躺在地上呼救两天无人应答,连坐公交都被医生禁止。 他曾说:“这不是缺少尊严,而是根本没有尊严。”在104岁生日宴会上,面对满堂儿孙的祝福,他直言:“我后悔活到这个年纪。” 倔强的他曾三次自杀未遂,但澳大利亚法律只允许绝症患者安乐死,他不得不众筹2万美元飞往瑞士。 临行前在珀斯机场,晚辈们趴在他腿上痛哭,他却笑着摸他们的头,像往常出差一样轻松道别。 有记者问他是否害怕,他回答:“我来这里只为一死。”在瑞士的最后几天,他坚持自己洗澡、如厕,拒绝护工帮忙,哪怕吃最爱的炸鱼薯条时,也保持着学者的优雅。 当医生反复确认他的心智状态时,他非常清醒并认真的回答:“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古德尔的事引爆了对安乐死的争论,支持者认为他捍卫了生命自主权,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选择怎么活一样,选择怎么死?反对者则搬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传统观念。 更现实的矛盾在于法律:瑞士是当时对外国人开放安乐死的国家,但要求申请者必须神志清醒且程序合法,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虽然2017年通过了安乐死法案,却规定只适用于半年内可能死亡的绝症患者。 古德尔去世七年后,安乐死合法化版图正在扩大,西班牙、新西兰、加拿大等十余国相继立法,澳大利亚更多州份也放宽了限制。 但核心争议始终未变:如何平衡生命神圣性与个人选择权?医学能让我们活到104岁,但没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第104年的孤独与无力。 古德尔用他的方式给出了答案,既然无法阻挡时间的掠夺,至少可以选择有尊严地退场。 他墓碑上或许该刻上那句最后的吐槽:“这真是个漫长的过程。”对生命如此,对死亡亦然。 信息来源: 央视网《104岁老人来到“协助自杀”诊所 完成“去死”的心愿》
伊朗内鬼终于找到了,以色列摩萨德女间谍,在伊朗高层核心圈潜入多年。靠与120多人
【56评论】【8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