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双堆集战役中,胡琏见大势已去,打算乘坐坦克突围,坦克有3辆,2旧1新,胡琏对黄维说:“新坦克给你,我用旧的就行!”结果,胡琏侥幸逃脱,而黄维却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当时,黄维的十二兵团十几万人,在安徽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被解放军团团围住。弹尽粮绝,唯一的指望就是靠仅剩的三辆坦克撞出一条活路。 这三辆坦克,情况各不相同。一辆是刚运来的新家伙,一辆用了一年多,还有一辆是用了快三年的旧坦克。 负责分派的,是副司令胡琏。他当着司令黄维和另一位副司令吴绍周的面,显得特别“大公无私”。 胡琏对黄维说:“司令,您是我们的主心骨,必须坐这辆最新的,最安全。吴副司令坐那辆半新的。我嘛,就这辆旧的好了。” 黄维和吴绍周一听,都觉得胡琏这个人够意思,危急关头把生机让给别人。 两人都没多想,就同意了。 天一黑,三辆坦克就发动起来,分头跑路。 可谁也没想到,意外来得特别快。吴绍周的坦克刚开没多远,前面一座小桥被黄维和胡琏的坦克压过之后,塌了。 吴绍周被一条沟挡住了去路,眼看跑不掉,干脆就地等着,成了第一个被俘虏的。 而另一边,黄维那辆崭新的坦克,按理说最靠谱,可偏偏在跑了没几里地后,自己熄火抛锚了。 黄维急得满头大汗,带着人修了半天也没用。 听着解放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他只好弃车逃跑,结果没跑多远就被抓住了。 最离奇的就是胡琏。他坐的那辆最破的旧坦克,反而没出问题,一路跑得飞快,竟然真的让他给跑出去了。 这里面的门道,后来才被人弄明白。胡琏的精明,全在细节里。 首先,他那辆旧坦克虽然破,但开车的司机,是他最信任的老部下甘义三。 这个甘义三,天天就跟这辆坦克打交道,对它的性能、毛病,熟悉得就像自己的左右手。 他知道怎么开才能让这辆车发挥出最大本事,也知道怎么伺候它才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其次,也是最致命的一招,胡琏没有闷着头往外跑。他和黄维分开后,立马让甘义三调转车头,往解放军的阵地深处开。 胡琏赌的就是一个心理盲区。 当时战场上一片混乱,解放军的部队都在往前线冲,或者在后面清缴战利品。 胡琏的坦克就这么逆着人流往回开,路上碰见解放军的哨兵,人家一看这坦克是往自己后方开的,都以为是缴获的战利品要拉回去入库,谁也没盘问,就这么让他大摇大摆地混了过去。 胡琏就靠着这辆熟悉的旧坦克和一手“逆向思维”,在枪林弹雨中开出了一条生路。直到坦克没油了,他才弃车,又撞大运碰上一队国民党骑兵,这才捡回一条命。 很多年后,两个人的命运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维被俘后,在大陆接受改造,后来获得特赦。晚年的他,可以自由地在祖国的土地上行走,甚至能回到以前的战场旧地重游,感慨万千。 而胡琏,当年虽然逃出生天,去了台湾,也做了大官,但后半生再也没能回到家乡,只能隔着海峡遥望大陆。 据说,胡琏晚年常常跟人说,自己其实很羡慕黄维,因为黄维还可以到处走走看看,而他自己却去不了。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948年,双堆集战役中,胡琏见大势已去,打算乘坐坦克突围,坦克有3辆,2旧1新
桃花笺上赋相思
2025-07-16 00:33: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