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洲只有中国在美国关税战安稳落地?新加坡资深外交官马凯硕早在2024年就给出预测:亚洲各国都犯了一个大错,我们都知道西方国家激怒了一条龙,并且大家也知道龙愤怒起来会带来影响,但他们就是不愿团结起来,因为这些国家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中国能在这场混战里站稳脚跟,最绝的是那套 "见招拆招" 的灵活打法。就说美国给传统制造业加关税那事儿,咱这边的跨境电商直接玩起了 "蚂蚁搬家" 的操作。2024 年一季度,通过 9710 这种特殊出口模式的货值涨了 47%,小老板们在直播间里接美国订单,定制的衣服、小家电直接从国内仓库发过去,根本不经过那些被关税卡脖子的传统渠道。 再看光伏这盘棋,美国给光伏组件加税想卡脖子,中国企业转头就在马来西亚、越南建了组装厂。核心的硅片、电池片从国内运过去,在东南亚拧几颗螺丝装成成品,再贴着 "本地制造" 的标签往美国卖,关税直接绕过去了。而隆基、晶科这些企业也早就把工厂开到了东南亚,美国海关看着那些贴着 "越南制造" 的光伏板,明知里面八成是中国零件,也只能捏着鼻子放行。你筑你的高墙,我修我的暗道,这操作够不够绝? 反观其他亚洲国家,手里的牌就少得可怜了。越南纺织业前两年借着中美摩擦赚了点快钱,可美国一给越南货加税,他们立马傻了眼。因为自己产不出高端化纤,纱线、面料全得高价从中国买,美国那边又压价,两头一挤,2024 年二季度利润率跌到 3.2%,比 2022 年还惨。更糟的是,他们想找新市场,可印度、孟加拉国的纺织厂早就用更低的工资抢订单,越南只能跟着降价,越降越亏。这不就是马凯硕说的,光靠抱别人大腿,迟早被榨干。 中国厉害的是,能把别人给的压力变成自己的新机会。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卡脖子,咱就搞出新规矩。2024 年推出的 "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允许上海、深圳这些自贸区内的企业,跟东南亚、中东国家的合作伙伴安全交换数据。这一下就勾来了 127 家跨国公司,微软把亚太数据中心迁到了苏州,亚马逊的云服务也把东南亚数据节点放广州,数字服务出口直接涨了 38%。你越想堵,我越敞开大门,谁不乐意来。 其他国家想学都学不来。印度搞 "数字印度" 喊了好几年,可数据法规改得比翻书还快,今天说要本地化存储,明天又限制跨境传输,2024 年跨国数字企业在印度的投资砍了 42%。政策跟过山车似的,谁敢把家底搁那儿?中国的 "负面清单 + 事后监管" 就稳多了,清单外的事企业随便干,出了问题再处理,这种确定性比啥都值钱。 可亚洲这些国家就是不抱团,马凯硕没说错。韩国为了让美国免关税,答应不给中国出口高端半导体设备,结果自己的企业先遭殃。三星在西安的存储芯片厂,因为缺最新的刻蚀机,产能利用率跌到 68%,眼睁睁看着长江存储抢市场。台湾地区更傻,为了保对美芯片出口,不跟大陆合作先进制程代工,赶上全球芯片过剩,台积电的订单量掉了 23%,只能给员工放无薪假。为点眼前小利,把长期饭票丢了,这账算得也太糊涂了。 最绝的是,中国能把全球产业链重新洗牌。美国想把中国挤出供应链?咱直接换个赛道玩。2024 年跟巴西签的 "光伏电站换铁矿石" 协议,用 20 座光伏电站的技术和建设,换未来 5 年的铁矿石优先供应权,不用美元结算,直接用人民币和雷亚尔交易。这还不算,咱在阿根廷建锂矿加工厂,用电池技术换锂资源;在哈萨克斯坦修风电项目,换油气开采权。你跟我玩关税,我跟你玩资源置换,这格局一下就拉开了。 现在的贸易战,早就不是比谁关税高了。中国之所以能稳住,就因为在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的新时代,咱有三样东西:灵活的规矩、开放的朋友圈、自己能造血的创新链。马凯硕的话其实是说:亚洲国家别光盯着关税那点事,得学会自己搭台子,不然永远只能当别人的棋子。毕竟,风浪里能站稳的,从来不是靠别人扶,而是自己脚下有根。
为什么亚洲只有中国在美国关税战安稳落地?新加坡资深外交官马凯硕早在2024年就给
古今知夏
2025-07-15 23:00:46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