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

梦境守护者歌 2025-07-15 21:26:44

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些都是低附加值产业,一旦进入战时,分分钟都可以拉爆中国”。不知道这些美国华人,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要知道工业制造不是搭积木,即使能够恢复产业,也很难适应当下的科技发展。 上世纪那会儿,美国眼里盯着的全是金融、科技这些来钱快的行当,觉得钢铁、机电、军工这些制造业利润薄,不值当费力气。 于是,一大批工厂被迁到了国外,机器扔了,老手艺没人传了,连那些一辈子跟机床打交道的工程师,也不得不转行另谋生路。 说白了,他们这是一门心思往“轻资产”上靠。 咨询设计、法律、教育、医疗这些能赚大钱的领域成了香饽饽,制造业只剩下些散件组装的活儿,还大多外包给别人。 再看看德国,同样是去工业化,人家好歹把基础的制造能力攥在手里,美国却不一样,几乎是从根上把传统工业给刨了,这哪是调整产业结构,分明是自断根基。 这种自断根基的后果,慢慢就显现出来了。 最明显的就是手艺丢了。以前能造的基本零部件,现在很多工厂都摸不着门道了,不是设备不行,是没人知道怎么把那些零件做得又好又精。 就拿稀土提炼来说,早年间美国在这行是绝对的老大,技术、产能都没人能比。可 他们觉得这活儿附加值低,没前途,说扔就扔了。 现在全球稀土提炼的头把交椅早成了我们的,美国想用上好的稀土,还得跟我们坐下来谈。 工厂能重建,机器能新买,可那些一辈子钻研工艺的老师傅、懂核心技术的工人,随着产业外迁早就散了。 就像芯片和高端制造领域,美国现在好多关键环节都得靠别人帮忙,不是他们不想自己干,是真没人能接得住这活儿。 设备摆在那儿,说明书看得懂,可真要造出合格的产品,难上加难。 首先是没人干活。美国的文盲率不低,熟练的技术工人一抓一大把缺口。 更荒唐的是,有些工厂居然敢违法招童工,不是他们胆大包天,实在是这些孩子还认得字,能看懂简单的操作流程,成年劳动力里连这水平的都凑不齐。 年轻人宁愿在办公室喝咖啡敲键盘,也不愿进工厂,觉得那儿又累又不体面,工资还不算顶尖,结果就是很多岗位空着没人填。 建工厂的成本这几年翻了一倍还多,全美国一半以上的制造工厂都是三十年前的老房子,机器锈得转不动,管道漏得修不及。 光有工厂和工人也不行,还得有上下游的配套产业,从原材料到物流,缺了哪一环都转不起来。 可这些,美国现在都拿不出像样的体系。 这时候再看看德国,人家虽然也在调整产业,但核心技术攥得紧,工人培训从没断过,老底子一直没丢。 而美国丢的是整个产业链的逻辑和技术的根。 再说说现在的局面。美国制造业PMI连续四个月都在50%以下,2025年6月才49%,明摆着还在收缩。 苹果的供应商里,美国本土工厂只占5.5%,剩下的全在国外,缺了谁都不行。 反观我们,2024年工业增加值40.5万亿元,制造业规模连续十五年全球第一。 从原材料到零件,从组装到物流,整个生态系统全得很,产业集群反应快得很,几小时内就能调齐货。这不是吹出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有人说,美国要是到了战时,分分钟就能把工业拉起来,超过我们。 说这话的人怕是没搞明白,工业不是搭积木,拆了再拼就能成。 美国当年为了短期的高利润,主动放弃了制造业的根基,现在想捡回来,哪那么容易? 技术断了代,工人没了档,配套跟不上,可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 我们追求富强,追求人民幸福,这都是自己的事,轮不到别人说三道四。 美国去工业化的教训摆在那儿,说到底,还是当年太急着赚快钱,没看清制造业是国家的筋骨。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78
梦境守护者歌

梦境守护者歌

梦境守护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