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光屁股娃把绿豆当床”事件:病态家长,能养出多没教养的娃。 光屁股娃坐绿豆:当“纵容”撞上公共秩序 一、超市里的“不速之客” 江苏的梅雨季节刚过,暑气就像闷在罐子里的汤,咕嘟咕嘟往外冒。家得利超市的粮食区,绿豆堆得像座小山,暗绿色的豆子泛着油光,是夏日里最抢手的消暑食材。 “宝宝,坐这儿玩会儿,奶奶挑完米就来。” 李奶奶提着竹篮,把两岁的孙子小虎往绿豆堆边一放。小虎光溜溜的屁股刚挨着绿豆,就“咯咯”笑起来,小手在豆子里扒拉,绿豆顺着指缝“簌簌”往下掉。 周围的顾客纷纷侧目。穿碎花裙的年轻妈妈捂着鼻子往后退:“阿姨,孩子光屁股坐粮食上,多不卫生呀!” 李奶奶头也不抬:“小孩子家能有啥脏的?我家小虎可干净了!” 说着往竹篮里多抓了把糯米,仿佛这是对“多管闲事”的回应。 货架另一端,超市理货员老张看得直皱眉。他刚想上前劝阻,手机突然震动—— 是女儿发来的中考成绩查询链接。分心的瞬间,小虎已经把绿豆扒拉出一道“战壕”,几颗豆子蹦到了旁边的红豆堆里。 二、失控的“小炸弹” 网友“超市观察员”拍下的视频里,小虎的光屁股格外刺眼。视频配文“见过没素质的,没见过这么惯孩子的”,不到两小时就冲上同城热搜。 “这奶奶脑子进水了吧?公共场合让孩子光屁股玩粮食!” “超市得把这批绿豆全扔了,谁敢吃啊!” 愤怒的评论像潮水般涌来,家得利超市的客服电话被打爆。总经理王姐盯着监控里的画面,额头青筋直跳:“立刻下架所有绿豆,召回已售出的!” 她深知,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沙子,可更让她心寒的,是家长对公共秩序的漠视。 李奶奶接到儿子电话时,正坐在小区凉亭里择菜。“妈,你看热搜了没?你把小虎放绿豆堆里的事儿,被人拍下来骂惨了!” 儿子的声音带着怒气。李奶奶瞪圆了眼:“拍啥拍?我带孙子逛超市,犯啥法了?” 挂了电话,她还嘟囔:“现在年轻人就是事儿多,我们以前带娃,哪有这么多规矩!” 三、藏在“惯养”里的伤害 小虎妈下班回家,撞见婆婆正给孩子喂冰西瓜,孩子淌着哈喇子笑,衣服上全是西瓜汁。“妈,你别总惯着小虎,今天超市那事儿,多影响别人啊!” 她尽量把语气放软。 李奶奶把菜勺一摔:“我惯他?我带大三个孩子,哪个像你们现在这么矫情!小虎才两岁,懂个屁!” 婆媳俩的争吵声惊飞了阳台的麻雀,小虎被吓得“哇”地哭起来,光溜溜的脚丫在地板上乱蹬—— 不知何时,奶奶又把他的裤子扒了。 夜里,小虎妈看着孩子熟睡的脸,想起白天在超市的视频。她何尝不知道婆婆是疼孙子,可这种“疼”,会不会让孩子养成“公共场合可以为所欲为”的观念?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外婆总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如今这些老理儿,在婆婆眼里成了“矫情”。 四、 绿豆事件背后的“教育课” 超市会议室里,王姐盯着召回的绿豆发呆。这些豆子本是给顾客解暑的,如今却成了“反面教材”。她突然想起,自己儿子上幼儿园时,曾把滑梯上的塑料球全扔进水池,她当时气得罚儿子站墙角,直到他明白“公共玩具要分享”。 “这事儿不能只骂家长。” 王姐对员工说,“咱们得搞场‘文明购物’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公共秩序是大家的保障。” 第二天,超市入口多了块展板,上面写着“孩子的教养,从公共场合的尊重开始”,配图是一只牵着孩子的手。 李奶奶再逛超市时,发现粮食区多了“儿童体验区”,铺着软垫和仿真粮食玩具。她正想把小虎放上去,小虎却拽拽她的衣角:“奶奶,妈妈说不能弄脏别人的东西。” 李奶奶愣住了,看着孩子认真的小脸,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在供销社排队买粮,连掉粒米都要捡起来的光景。 五、 被重新定义的“惯养” 半年后,家得利超市的“文明积分卡”火了。带孩子购物的家长,只要引导孩子遵守秩序,就能积分享折扣。李奶奶的手机里,存着小虎帮理货员捡豆子的照片,照片下面是小虎妈发的朋友圈:“原来真正的‘惯养’,是教他懂得尊重。” 网友再刷到这条旧闻时,评论区多了些反思:“我们骂的不是孩子,是家长缺失的教育”“公共秩序不是枷锁,是让所有人舒服的约定”。小虎坐在儿童体验区的软垫上,用小木勺给“绿豆”分类,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脸上—— 这一次,没有指责,只有温柔的目光。 这颗“绿豆”事件,像一粒扔进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让更多人明白:家长的纵容不是爱,是让孩子未来碰壁的“荆棘”;公共秩序不是束缚,是照亮孩子成长的“路标”。当我们学会用“引导”代替“纵容”,那些被守护的不仅是绿豆、超市,更是一代人对“教养”的重新理解。
“江苏光屁股娃把绿豆当床”事件:病态家长,能养出多没教养的娃。 光屁股娃坐绿豆
文姐分享生活
2025-07-15 18:10:47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