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中文网7月4日晚的辛辣评论值得玩味:当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在国会通过时,恐怕只有两个群体真心鼓掌——共和党铁杆支持者,以及北京中南海的决策者们。这家媒体毫不客气地指出,这项号称"让美国电力系统更伟大"的法案,实际效果可能是把未来能源主导权打包送给中国。】 这记来自西方主流媒体的耳光抽得响亮。仔细拆解法案细则会发现,所谓"重建美国电力基础设施"的宏伟计划,暗藏着对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关键产品的巨额补贴。而当前全球80%的太阳能板产自中国,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掌控着过半专利。华盛顿智库能源创新最近发布的模拟数据显示,若法案完全落地,中国新能源企业年度利润可能暴涨37%。 特朗普团队显然低估了产业链的蝴蝶效应。他们模仿上世纪"阿波罗计划"搞能源独立,却忘了登月火箭不需要考虑成本竞争力。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十余年残酷价格战,组件成本已压到每瓦0.15美元以下,相当于美国企业生产成本的零头。得州风电场的案例很能说明问题——即便加上27.5%的关税,采用中国涡轮机仍比本土采购节省1900万美元。 法案中关于"本土制造比例"的条款更像政治行为艺术。要求输变电设备必须含60%美国零件,但现实是美国连特高压绝缘子都依赖进口。就像强迫麦当劳用自家菜园种的生菜,结果只能是汉堡价格翻倍。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发现,这种硬性规定将使美国电网改造成本增加420亿美元,最终都由纳税人买单。 北京方面保持着战略定力。工信部今年悄悄把新能源产业研发补贴提高至销售额的4%,比半导体行业还高出0.8个百分点。更精妙的是"一带一路"绿色能源项目正在标准化输出中国技术体系,从埃塞俄比亚的微电网到智利锂矿的智能管理系统,用的都是华为能源云平台。这种底层架构的渗透,比卖一百个光伏电站更有战略价值。 纽约时报的嘲讽背后是残酷的产业现实。美国试图用政治铁幕切割全球新能源供应链,结果可能是把自己锁死在上一代能源技术里。就像当年日本执着于显像管电视时,中韩已经在布局液晶面板。当2027年法案到期复审时,世界能源版图或许已经完成新一轮权力交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加州起诉特朗普# #特朗普法案# #美国大而美法案# #加州法案# #大漂亮法案# #美国法案# #大而美预算法案#
【纽约时报中文网7月4日晚的辛辣评论值得玩味:当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在国会
全球速报菌
2025-07-15 15:34: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