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不敢再威胁摔核弹了,自从前几天特朗普怒批了总爱拿核武器说事的梅德韦杰夫,俄罗斯在应对问题时显得更为克制,不再动不动就搬出核威慑的老一套了。
俄罗斯之前玩的是 “红白脸” 套路,普京在台前唱白脸,梅德韦杰夫在幕后唱红脸,动不动就拿核武器说事。说白了,就是一个扮好人,一个扮恶人,用核威慑吓唬对手。
梅德韦杰夫作为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强硬表态,比如 2023 年 4 月批评 G7 外长的虚伪,2025 年 4 月表示未来几十年都不会削减核武器,6 月还威胁若乌克兰使用 “脏弹”,俄罗斯将用战术核武器回击。
而普京则相对克制,2024 年 11 月批准新版核威慑政策时强调核武器是最后手段。这种分工让俄罗斯既能保持威慑力,又能在必要时留有余地。
前几天特朗普怒批了总爱拿核武器说事的梅德韦杰夫,这一下子戳中了俄罗斯的软肋。紧接着,俄罗斯就开始收敛了,不再动不动就搬出核威慑。
但其实,除了特朗普的批评,俄罗斯调整策略还有其他原因。其一,国际社会对核威胁的反应越来越强烈,俄罗斯面临更大的压力。G7 等国家多次敦促俄罗斯重申不允许核战争的立场,俄罗斯若继续频繁威胁,可能会进一步被孤立。
其二,俄罗斯内部也意识到,过度依赖核威慑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盟友疏远。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需要更多的国际支持,而不是陷入核恐慌的漩涡。
其三,经济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依赖能源出口,频繁的核威胁可能导致国际市场对其能源需求下降,影响经济稳定。
说白了,俄罗斯的调整只是战术上的,核政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俄罗斯依然保持核威慑能力,只是在使用时更加谨慎。2025 年 6 月更新的核威慑政策虽然降低了使用门槛,但依然强调核武器是应对重大威胁的最后手段。
专家分析指出,俄罗斯此举是为了应对美西方放松对乌远程武器的限制,通过发出核威慑信号来遏制冲突升级。毕竟,核武器是俄罗斯的重要筹码,不可能轻易放弃。所以,虽然现在不再频繁威胁,但核政策的稳定性依然存在。俄罗斯依然会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核威慑策略,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