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6岁的女志愿军,被美军打成重伤,当场昏死,醒来后却听到美军叽里呱啦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7-15 14:56:10

1951年,16岁的女志愿军,被美军打成重伤,当场昏死,醒来后却听到美军叽里呱啦地对话声,她死死屏住呼吸,装成尸体,谁能想到,这个瘦弱的姑娘,即将创造战争奇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5月,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打响,志愿军第60军野战医院第三分院接到命令,紧急转移大批伤员,前线战况危急,243名重伤员必须尽快脱离险境。 年仅16岁的护士张道华接下了其中七名重伤员的转运任务,这些伤员有的昏迷不醒,有的双臂截肢,有的腿部炸断,还有几位头部受重创,行动几乎完全无法自理。 张道华是四川都江堰人,1950年响应国家号召从学校报名参军,被编入第60军后勤部总医院,不久后随部队入朝,成为野战医院的一名护士。 她个子不高,身形瘦小,但从不畏惧苦累,在第五次战役开始时,她随分院随部队行进,在战火中投入转运任务。 转移过程中,没有任何作战部队掩护,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张道华将昏迷伤员绑在背上,领着剩下的六人翻越崎岖山路,穿越密林沟壑。 她带着这群伤员连夜行军,翻过三座大山,跨过敌人设置的四道封锁线,她的军装被山林撕裂,双腿在搬运中多处划破,膝盖磨出血,几天几夜,她没有脱下湿透的军鞋,也没有合过一次眼。 就在即将穿出重围之际,她发现少了一名伤员,这位战士腿部重伤,在队伍转移中掉队,张道华没有多想,立即安顿好其他六人后,独自一人返回密林寻找。 山里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她一边喊着战士的名字,一边沿着原路寻找,终于在一处灌木边找到了伤员,他的伤口因行走开裂,血流不止,张道华立即为他重新包扎,然后搀扶着他撤离。 正在此时,美军炮火突然覆盖整个区域,一枚爆炸在她身边炸响,冲击波将她掀翻在地,弹片击中她的头部和双腿,她失去了意识,倒在泥地里一动不动。 当她再次醒来,天色昏暗,身边传来美军的脚步声和谈话声,她听不懂那些语言,但能判断出他们正在检查倒地的尸体,她感到自己的眼前一片黑暗,意识到双眼可能已经失明。 她强忍剧痛,用手摸到地上的泥浆,胡乱地抹在脸上和衣服上,试图掩盖尚存的体温和呼吸,一个美军士兵走到她身边,用枪托猛砸她的肋骨,她咬紧牙关,没有发出声音,几分钟后,士兵离开,她得以活命。 她不清楚北方在哪,只能凭记忆摸索方向,开始在泥泞中缓慢爬行,她的腿已无法站立,只能用手肘和膝盖支撑身体,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雨水混着泥浆涌入口鼻,她靠双手刨出呼吸孔继续前行。 途中她再次遭遇美军巡逻,只能迅速滚进路边排水沟伪装成尸体,一名士兵用皮靴猛踢她的身体,她感到一根肋骨断裂,她紧咬牙关不动,直到敌人离去。 她靠听觉判断方向,在山间森林中持续爬行了七个多小时,饥饿、失血、寒冷和痛苦多次将她逼至昏厥边缘,她每次都靠本能挣扎醒来。 途中,她始终抱着那份她誓死不丢的伤员名单,名单被血水浸透,她将它塞进贴身口袋。 终于,在密林尽头,她听到熟悉的汉语口令,那是一支正在突围的志愿军小队,180师的战士在搜索失联人员。 他们发现了张道华时,她已奄奄一息,浑身泥血,几乎看不出原本模样,战士们立即轮流将她背出战区,翻山越岭,走了七十里山路将她送到后方医院,她被紧急抢救,医生从她头骨中取出弹片,确诊双目永久失明。 在她负责转运的七名伤员中,无一人牺牲,她的行动被志愿军总部记入战史,荣获一等功,1953年,她在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她没有选择留在体制内享受待遇,而是报考盲人福利培训班,学会按摩技术,后来担任成都盲人工厂厂长,工作了二十多年,培养出大批技能盲人。 她的经历被记录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录》,军装与立功证书陈列于抗美援朝纪念馆。 2015年,她入选“感动四川十大人物”,直到晚年,她依然常在纪念活动中讲述战争故事,每次摸着那枚勋章,她都能准确指出它的每一道棱角。 这个16岁的女孩,在战争最残酷的角落里,用信念和意志走出了死亡包围,她没有光明,却照亮了更多人的前路,她的故事,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志愿军的缩影,是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她们是谁?她们是中国历史的塑造者!——环球网

0 阅读:53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