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套做一套”这句话用在某些政客身上真是太贴切了。最近央视记者的一次暗访,揭开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真相。[微笑] 4月央视记者徐德智装成普通顾客,走进了纽约特朗普大厦里的商店。本以为会看到满满当当的“美国制造”,结果发现了个有趣现象。 货架上摆着各种杯子、小摆件和装饰品,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但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商品底部原本印着的“Made in China”字样,全被厚厚的价签给遮住了。 店里最显眼的位置确实摆着几件印有“美国制造”或越南产的衣服,看起来像是在积极响应“买美国货”的号召。可往里走走,那些日用小商品十有八九还是中国制造的。 这场景让人想起小时候玩的“掩耳盗铃”游戏,以为把耳朵捂住别人就听不见了。 特朗普一边在台上大声疾呼要抵制中国制造,一边自家店里却在悄悄销售这些商品,只是多了层“遮羞布”。 说到底,为什么绕不开中国制造?答案其实挺简单的。 中国这些年在轻工业方面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原材料采购到零件加工,再到最终产品组装,整条产业链环环相扣,效率高得惊人。 更关键的是成本优势明显,不管是人工费用还是物流成本,跟美国比起来都有很大差距。即使近年来成本有所上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很有竞争力。 现在不少中国工厂还用上了智能设备,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改善。这种综合优势不是短时间内能轻易被替代的。 反观美国这边,想要重建制造业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过去几十年,很多基础制造环节都转移到了海外,现在要迁回来得重新搭建整条产业链。 光是找到足够的熟练技术工人就是个大难题,更别说建厂房、铺设物流网络需要的巨额投资和时间成本了。 拿店里那些普通杯子举例,如果改成美国本土生产,人工成本、场地租金加起来,最终售价肯定比中国货高出不少。消费者会不会买账还是个问题。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直接让所谓的“抵制”变成了空中楼阁。 特朗普店里那些被遮住产地标识的商品,恰恰证明了美国市场对这些质优价廉产品的依赖。 政策朝令夕改,今天说要加税,明天又变个说法,生意人连下个月该进多少货都算不准。有些小老板直言,再这么折腾下去,一两年内就得关门大吉。 普通消费者也躲不过这波冲击,关税一加,进口商品成本上涨,最终还是得消费者买单。 老百姓本来就被高物价压得喘不过气,关税再一涨,日子更难过了。 那些被价签遮住的“中国制造”标识,就像是贴在这场闹剧上的标签,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违背经济规律的折腾,最终只会变成笑话。 网友们纷纷热议: 用户“钢铁直男不拐弯”:笑死,特朗普大厦这波操作堪比“皇帝的新衣”!遮住标签就当不是中国货了?建议下次直接拿修正液涂,更省钱! 用户“洛杉矶宝妈”:去年给孩子买“美国制造”书包花了89,结果洗三次开线了!后来在华人超市买19。9的中国货,用到现在还好好的... 这事儿就像网友说的——政客喊口号震天响,老百姓算账心里凉啊。 信源: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报道中国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制措施,包括提高关税、将美企列入实体清单等。
美国关税战只剩下中国了! 从目前美国公布的关税结果来看,只剩下中国了!而与中
【40评论】【57点赞】
用户10xxx43
就如美国所说,坚决制载俄罗斯……但军工企业一直在供应着俄罗斯……还是合法的!查都没用!超越双标到更加层次!只有北约与欧盟才傻傻地执行!
薙的追随
就好比国内天天抵制日货抵制美货抵制德货抵制法货,实际上你只要换个MADE IN CHINA的标签他们就会乐呵呵的“我支持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