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超话]闲话很少有人谈论“四千万剩女”,即便谈及,首先想到的是“过于挑剔

晶林看趣事为 2025-07-15 01:28:27

记录者[超话]

闲话

很少有人谈论“四千万剩女”,即便谈及,首先想到的是“过于挑剔”“不愿下嫁”。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当下社会,不愿低就的可能不止是女人。

据某高端相亲群红娘透露,80%以上的男性会员要求女方年收入不低于自己的70%,部分顶尖金融从业者甚至要求女方收入与自己基本持平。多处房产拥有者中有65%明确要求女方在本地至少有一套房产。

人们常说:“男人向下择偶,女人向上择偶。”现如今,“低娶高嫁”的常态已经被打破,因为越来越多的优质男人不愿向下兼容了。他们不扶贫、不妥协,只想寻找门当户对、三观相似的另一半。

1,阶级固化,原生家庭决定人生起点

改革开放与高考制度给底层人士带来过极大的翻身机会,那时候的底层人有两条升迁路:第1条是创业,第2条是读书。

以前只要你头脑灵活,敢闯敢做,小学毕业都能当老板,他们可谓是吃到了第一波时代红利。

而现下创业者虽多,但成功者甚少。更何况,创业是需要资金的,而这是绝大部分普通家庭都不具备的条件。

以前包分配,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读书或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好的出路,因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拿到了铁饭碗,从此跃出农门。在那个“寒门出贵子”的年代,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跨越阶层。

现如今,漂向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依旧存在,但他们再难寻到翻身的机会,甚至很难在偌大的城市立足。对绝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没有事业可言,顶多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随着“工作包分配”制度被取消,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校不断扩招,靠学历跨越阶层的难度越来越大。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广大内地、农村及边远山区学校教学资源极差,而城市优秀教学资源扎堆;普通家庭、普通资质的孩子只能应付日常学习,而有钱人家的孩子却可以请家教、进培训班、上顶级名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显示,全球高收入家庭子女进入顶尖大学的可能性是底层家庭的10倍以上,这种差距本质是原生家庭资本的全维度碾压。

“寒门出贵子”的时代早已过去,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底层家庭的孩子很难竞争过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再难在那条跑道上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学历含金量迅速贬值:现如今,学历不再是改变命运的筹码,只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而已;从前大学生是稀缺人才,如今大学生满街跑。

而高房价、高物价更是进一步加大了他们在城市立足的难度。家境贫寒的年轻人即使考上不错大学,甚至念完研究生,也很难在一二线城市安身立命。有没有原生家庭的实质支持,区别很大:有钱家庭孩子的人生起点,就是很多普通人一生都难以达到的终点。

2,结婚不止娶妻,更是为孩子挑选母亲

在“一妻多妾制”的封建社会,正妻的地位往往无法撼动:正妻有处置所有妾室的权利,妾室所生的孩子也只能管正妻叫母亲,管自己的亲娘叫小娘;孩子只能养在当家主母身边,若是在小娘身边养大必会遭人鄙视,婚嫁之事也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大家闺秀教养出来的孩子和小妾养大的孩子截然不同。

门当户对是我国几千年的婚姻智慧,越是有社会地位的家庭越讲究这一点,越聪明的男人越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代社会,优质男大多分为两种:第1种,原生家庭殷实,起点高;第2种,原生家庭贫穷,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第1种男人从小就受到不凡的教育,他们比同龄人眼界高、更成熟,也更明白强强联手于家族发展和孩子未来而言的重要性。第2种男人无人引路,在吃苦中前进,在挫折中汲取经验,好不容易才爬上现在这个位置,自然不是为了娶一个10年前就能娶到的女人,而是为了遇见更优秀的女人。

无论哪种男人,结婚都不只是为了单纯找个人搭伙过日子,更是为将来的孩子挑选优秀母亲。基于这一点,他们就不可能向下兼容。

3,健康婚姻不是“单向输血”,而是“双向赋能”

似乎全世界都喜欢“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唯独中国与他国不同:国外讲究门当户对,灰姑娘本是伯爵之女;而我国偶像剧中,被霸道总裁钟情的往往是真正的普女。前者符合大众逻辑,而后者更像是一种臆想。

由于深受网络毒害,国内很多普女一直活在幻境当中。她们坚信“男人有钱就不会在乎另一半是否有钱”,她们渴望通过婚姻跨越阶层,但这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婚姻并非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一个优质男人若是娶了一个贫穷普通女人,不仅婚后生活质量会下降,而且还要无休止地为她的原生家庭“输血”。可若是他找了门当户对的另一半,那么他的生活质量会不降反升,孩子的基因也更有保障。

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一种生物本能驱动。女人喜欢优秀的男人,男人同样喜欢优秀的女人。从人性角度而言,没有人会放着优质异性不要,而去追求一个各方面都很普通的异性。

扪心自问一下,一边是25岁的刘亦菲/肖战,另一边是普女/普男,让你选,你会犹豫吗?

你不会,别人自然也不会。人,都一样人性!

最好的婚姻,从来不是1+1小于1,而是1+1>2。真正健康的夫妻关系,从不是“我救助你”,而是“和你一起,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0 阅读:1
晶林看趣事为

晶林看趣事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