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老山前线,战士黄登平正在站岗放哨。突然,他发现黑夜中闪过十几个人

提莫说热点 2025-07-14 23:36:10

1984年4月,老山前线,战士黄登平正在站岗放哨。突然,他发现黑夜中闪过十几个人影,警觉的他马上告知班长。随后,战士们朝着黑影处进行点射,但却没有遇到任何回击。大家都说他看花眼了,没想到天亮后,等到查明真相后,大家纷纷夸赞黄登平。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4年4月的老山前线,浓雾像一床湿透的棉被,死死裹住阵地。23岁的见习参谋黄登平攥着半凉的馒头,喉咙里那股铁锈味怎么也咽不下去。 阵地上已经三天没送淡水了,战士们舔石头上的露水,钢盔接的雨水混着泥浆喝。 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这班岗已经站了四个钟头,睫毛上挂的雾气凝成水珠,砸在枪托上啪嗒响。 浓雾里突然闪过十几道黑影,像被风吹散的烟。黄登平猛地掐大腿,疼得倒吸凉气,不是幻觉! 他贴着堑壕摸到班长身边,声音压得比蚊呐还低:"九点钟方向,越南猴子!" 班长抄起探照灯扫过去,光柱劈开雾气,只照见几片晃动的芭蕉叶。 战友们嘀咕着"小黄眼花了",可这个湖北伢子犟得很,抓起56式冲锋枪对着黑影消失处点射,子弹钻进雾气像石沉大海。 天蒙蒙亮时,黄登平带着三个老兵顺着血迹摸到山沟。越南话的嘀咕声从石缝里渗出来,他数了数声源,正好十五个,和夜里黑影数量分毫不差。 四个人对付十五个特工,硬拼就是送死。他解下所有人的手榴弹捆成集束,拉弦时引信呲出的火花烫焦了手指皮。 爆炸震得山沟里碎石乱飞,硝烟散尽后,十五具越军尸体横七竖八躺着,领头的女特工手里还攥着画雷区的地图。 后来才知道,这是越军赫赫有名的"黑玫瑰"特工队,专挑大雾天摸哨,差点端掉整个前沿指挥所。 这事在部队炸了锅,团长捧着军功章来找黄登平,这个京山县农家子弟却红了眼眶:"勋章该给踩中地雷的炊事班小刘,他拖着断腿爬了两里地送馒头......" 其实他瞒了一件事,那夜发现黑影前,他刚把最后半壶水浇在头上提神。 有老兵逗他:"你小子是不是偷喝雨水才眼神这么好?"他咧着嘴笑:"哪能啊,俺娘说属狗的都耳朵灵。" 战场上的直觉从来不是玄学,黄登平军校时能把《合成军队作战条令》倒背如流,到了前线更玩命研究地形。 他发现越军总爱把旗插在炮火死角,带着战士连夜在高地修工事,结果真截住一伙埋雷的特工。 战友说他"比雷达好使",其实不过是新兵怕死,硬把警惕性磨成了本能。 后来《解放军报》记者来采访,他搓着满手老茧说:"俺就是想着,多盯一分钟,兄弟們能多睡六十秒。" 三十多年后,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松柏长得比人还高。当年那个被质疑"看花眼"的愣头青,如今成了老兵们酒桌上的传奇。 有年轻人不信一个人能炸死十五个特工,参加过"盾牌行动"的老连长把酒杯往桌上一顿:"你试试在猫耳洞里蹲三个月?毒蛇蚂蟥钻裤裆都不带眨眼的兵,枪管上的露水珠儿落偏半寸都听得见!" 这话不假,当年阵地上二十八度的闷热能把胶鞋底烤化,战士们却练就了光脚踩地雷引信都不发抖的硬功夫。 战争像块磨刀石,把黄登平这样的农家子弟磨得铮亮。他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最动人的话是写在给父母的家书里:"要是儿子‘光荣’了,您二老别哭,咱家麦子该收了。" 正是千万个这样的"普通一兵",用钢盔接雨水的坚持、被蚂蟥咬烂的脚板、发现黑影时不放弃的执拗,筑成了南疆的血肉长城。 如今老山主峰的石碑上,"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刻痕被风雨磨得发亮,而当年浓雾中那双熬得通红的眼睛,永远在提醒我们,和平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信息来源: 《热血男儿一席谈——从云南前线代职见闻归来的黄登平同志答问》-《解放军报》

0 阅读:97

评论列表

db

db

1
2025-07-15 07:04

致敬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