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尴尬!7月7日,外国一男子游泳时尿急,偷偷把身体埋入水中解决,没想到水面出现一团红色液体,吓坏了他,以为是尿血,实际上是泳池水中放了药水,专门用来判断是否有人在水中尿尿,遇尿就会变红色。 在热气腾腾的温泉或清凉的泳池里,总有人会遇到一个尴尬的抉择:尿意袭来,厕所明明就在几十米外,可挪动身体的惰性与一丝侥幸心理,却催生出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念头。许多人觉得就那么一点点,偌大一池水很快就会稀释,谁也不会发现。 谁知就在有人悄悄将身体埋进水里,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时,水面却可能突然冒出一团鲜艳的红色。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足以让当事人心惊胆战,第一反应往往是以为自己身体出了大问题。其实这并非什么健康警报,而是一个针对公共水域卫生难题的特殊“武器”在发挥作用。 这种“就尿一点,没关系”的心态,与随手扔垃圾、插队抢座一样,都源于一种对公共规则的漠视。人们总觉得自己的“小动作”微不足道,却忽略了积少成多的后果。2023年国内某旅游城市的卫生部门抽检发现,高达30%的泳池水质不合格,尿素超标正是主要原因之一。 尿液不仅本身含有细菌,还可能携带皮肤病菌乃至肝炎病毒。当人人都在水中“图方便”,那所谓的休闲放松之地,与公共厕所又有何异?正因如此一种特殊的化学试剂应运而生。有人称其为“尿红素”,其原理并不复杂:一旦接触到尿液中的尿素和尿酸,试剂就会迅速发生化学反应,让周边的水体染上醒目的红色或黄色。 这种试剂对人体无害,唯一的目的就是充当一个沉默的“哨兵”,让不文明行为当场现形。这种技术在国外泳池早已不新鲜,近年来也逐渐被国内一些公共浴场采用,毕竟,没有哪个老板希望自家的温泉池变成一个大型“人体排水沟”。 这种化学哨兵也确实制造了不少尴尬的名场面。国外曾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视频,一位泳池老板将这种药水投入池中,想给朋友一个“惊喜”。当他的朋友约翰尼跳入水中没多久,胯下就赫然绽开一片鲜红。约翰尼吓得在水中扑腾,以为自己出了意外,老板则笑着走过来,当众揭晓了答案。 在全场客人的注视和哄笑中,约翰尼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个视频火到国内后,不少网友纷纷评论,直呼“国内泳池急需普及”,希望能借此整治水下“方便”的陋习。而这种威慑也确实有效,比如日本有些温泉,一旦发现水体变色,会立刻排空池水并进行更换,用成本倒逼文明。 不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显形剂”也引来了争议。有人认为在可能变色的水里游泳或泡汤,总有种被监视的感觉,非常不自在。更有人担心误判的可能:如果变色的不是尿液,而是皮肤上的药膏、化妆品残留,甚至是大量的汗液,那岂不是冤枉了好人?确实有研究指出,这类试剂的准确性并非百分之百。 这也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都21世纪了,维持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竟还要依赖化学药剂来威慑,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药水测的不是尿是良心。”那团在水中散开的红色,照见的又何止是尿液,分明是某些人早已稀碎的公德心。 说到底科技手段终究只是辅助。它或许能管住一部分缺乏自觉的人,为公共卫生提供一道屏障,但真正的文明,终究无法靠药水“染”出来。憋不住就去厕所,从池边走到卫生间不过几十步路,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毕竟谁也不愿意在自己惬意享受时,却泡在一池别人的“随性”里。
广东,女子穿新买的泳衣游泳,下水后当众走光,羞愤投诉后,客服的回应让她彻底傻眼: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