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说急需稀土,蒙古二话不说立马挖了十万吨,可这边刚把稀土准备好,美国那边却突然说不用了。其实从一开始这场合作就是老美的计谋,就是为了破坏中蒙的稀土关系!
2023年,美国一边高调宣扬《通胀削减法案》,一边以“去中国化”为由,开始四处布局自己的稀土供应链。
美国看准蒙古堪称储量丰富的稀土资源,派出高级官员敲定协议,不仅许诺投资,更给了蒙古开采稀土的各种好处。哈里斯亲自造访,合作一时轰动。
美国向蒙古画出一张脱离中俄、独立自主的大饼。对于一直想摆脱大国影响的蒙古来说,这就是一个致命的诱惑。
为了和美国提升合作,蒙古很快把和中国的稀土合作放缓,把矿山资源都集中起来,拼命把稀土往外挖,短时间内就攒出了十万吨原矿。
但美国带头说稀土需求迫切,等到蒙古干脆利落地完成开采准备后,突然给出一句“市场变化”,借口需求减少,把蒙古晾在一边,承诺和合作也成了空话。
蒙方眼看十万吨矿石运不出去,既卖不掉也换不来真金白银,这下彻底傻眼。
仔细一看,美国所谓急需稀土只是表面的说辞。其实美国自己的产业储备可以扛很久,根本不是非买不可。
美国这样做,重点就是破坏中蒙之间的合作,又可以试探中国的供应链,还趁机拉拢蒙古站在自己一边。结果是蒙方辛辛苦苦,投入巨大,却被一脚踢开,成了美方赌局上的牺牲品。
面对美国这些做法,中国这边并没有显得着急。中国这些年和蒙古的供应链合作其实早有铺垫,不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还在技术层面持续突破,像稀土回收等新手段已经逐渐成熟。
运输线路越修越多,成本也一再降低。这些实打实的努力,让中国在关键资源上始终保持着底气。
相反,美国虽然一直鼓吹要自建稀土产业基地,但在实际操作上进程缓慢。美国国内开采成本高,环保标准严,连盟友之间也相互较劲,真正落到实处的合作少之又少。
有时候还得拆退役军舰回收点材料,勉强维持表面上的产业链多元化。
美国这次和蒙古的“合作”,说到底就是利用了蒙古的资源和盲目期待。等到局势不再需要,就果断收手,把烫手山芋全丢给蒙古。
最后蒙古想找别的买家,俄罗斯根本不买账,国际市场也早被美国锁死。迫不得已只能重新找中国合作,可这时候条件已经没那么好了。
在整个博弈里,最惨的还是蒙古。原以为能借助美国脱困,却被美国摆了一道,之前积蓄的人脉和信任荡然无存。
说到底,在复杂的地缘关系中,中小国家的主动权其实很有限。如果完全相信远方大国的“锦上添花”,轻易疏远了身边靠谱的合作伙伴,最后受伤的还会是自己。
想要真正立稳脚跟,就得脚踏实地、看清现实,不要被空头承诺带着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