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认为特朗普上任到如今,一直都在无理取闹一般,但实际上根本不是如此,特朗普这

元昊聊文化 2025-07-14 17:48:13

我们都认为特朗普上任到如今,一直都在无理取闹一般,但实际上根本不是如此,特朗普这个商人出身又逐渐熟悉政客之道的老油条,到现在已经开始发力对付中国了! 2025年4月,特朗普祭出“对等关税”这招,直接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4%的关税。 这可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精心设计的“经济绞杀战”。他的算盘是:通过超高关税迫使中国企业退出美国市场,同时扶持美国本土制造业。 但他没想到,中国反制措施来得更快,第二天就将对美关税从34%提高到84%,直接让美国农民的大豆、波音的飞机在中国市场遇冷,更绝的是,中国还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卡住了美国军工的脖子。 F-35战斗机87%的稀土供应链依赖中国,断供直接导致生产线瘫痪。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像“过山车”,4月刚宣布加税,5月就在日内瓦会谈中同意将关税降至30%,结果不到一个月又反悔,继续加码。 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暴露了他商人思维的局限性,总想用“极限施压”快速达成交易,却忽略了国家间博弈的复杂性。 除了关税这手,特朗普在技术领域的封锁更显狠辣。2025年2月,他签署“美国第一”投资政策备忘录,给中国在美投资设了重重关卡,尤其在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关键领域,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严得没边,中企想在美收购高科技企业简直比登天还难。更绝的是,他还打算终止1984年的美中所得税协定,想切断中国企业的融资路。 在半导体这块,他不光限制ASML给中国出口光刻机,还逼着日本和荷兰不让工程师来中国维护芯片设备。这“技术围堵”的心思明摆着:就是想让中国在高端制造上永远比美国差一截。可他没料到,中国半导体产业偏在压力下逆势增长,2024年产量同比涨了30%,华为昇腾芯片更是打破了美国的垄断。 特朗普一直想拉着盟友一起对付中国,可他那“美国优先”的策略实在让盟友寒心。2025年7月,他突然宣布对日本和韩国输美产品征收25%关税,理由竟是“贸易逆差威胁国家安全”。 结果日韩不光没服软,反倒联合东盟国家在稀土和半导体领域跟中国加深合作。更打脸的是,欧盟直接对美国商品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连德国都放话“不会屈服于威胁”。 他还想“联俄抗华”,可中俄关系稳如磐石。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不仅保住了能源合作,还借着“一带一路”扩大了朋友圈。2025年6月,中俄在联合国联手否决了美国的一项决议,让特朗普的“联俄”计划彻底泡汤。 说到底,特朗普的这些策略都带着浓厚的商人味儿:总想着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却忽视了长期的战略布局。他的关税政策让美国物价飞涨,普通家庭每年得多花3800美元;技术封锁让美国企业失去中国市场,高通、苹果这些公司利润大跌;盟友反目更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孤立。 最近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跌到了42%,中期选举的前景可不太妙。反观中国,应对策略稳扎稳打: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2022-2024年对非贸易额增长20%;在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稀土精炼技术全球领先;外交上坚持多边主义,在G20、金砖国家等平台扩大影响力。 这种“以我为主”的战略,让中国在贸易战中越打越有底气。 接下来的博弈,稀土和农业会是关键。中国对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已经让美国军工叫苦不迭,美国农民更是眼巴巴盼着恢复对华出口。 特朗普要是想在中期选举中保住农业州的支持,就得在农产品关税上让步,可他又不愿在科技问题上松口,这种矛盾说不定会让谈判陷入僵局。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政策正在透支美国的国际信誉。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全球67%的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治理缺乏信任。而中国通过“疫苗外交”“气候合作”等举措,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好感。这种“软实力”的较量,或许比关税和芯片更能决定未来的格局。 特朗普的策略看着凶猛,实则漏洞不少。他用商人的谈判技巧来处理国际关系,却不懂国家间博弈的复杂性;他迷信关税和制裁的威力,却低估了中国的韧性和智慧。 就像外交部发言人说的:“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国的反制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捍卫公平与正义。

0 阅读:0
元昊聊文化

元昊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