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最近说的话,让全世界都惊掉了下巴。他居然公开讲,美国给印度加多少关税都行,前提是必须比中国低10到20个百分点。 自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各国都在重新掂量自己的贸易策略。印度作为南亚大国,这几年一直憋着劲儿想在全球产业链里多分一杯羹,尤其是想借着中美博弈的机会,把一些原本在中国的制造业订单往自家引。 其实印度的算盘打得挺精,美国这几年对中国加征关税,不少企业为了规避成本,开始考虑把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或者南亚。 印度瞅准了这个机会,早就放出风来要当“中国+1”战略的最大受益者。莫迪政府又是搞“印度制造”计划,又是给外资开各种优惠政策,就盼着能把那些从中国撤出来的企业拉到印度去。 但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美国对印度的关税政策一直不太友好。早年间特朗普就吐槽过印度是“关税之王”,因为印度对很多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确实不低。 比如印度对进口摩托车曾经征收过100%的关税,这让美国企业很头疼。所以这两年美国一直在逼着印度降低关税,不然就威胁要加税。 莫迪这次表态,说白了就是想在关税问题上跟美国做个交换。他的意思是,只要美国给印度的关税能比中国低10到20个百分点,印度可以接受美国的任何关税条件。 这话乍一听挺“大方”,其实背后藏着印度的小心思。印度觉得,只要自己的关税比中国低,就能在吸引外资上占据优势,让那些原本犹豫的企业更倾向于把工厂搬到印度。 不过这里面有几个现实问题。首先,美国的关税政策是出了名的“美国优先”,不太可能专门为印度开小灶。特朗普之前就说过,要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地实施“对等关税”,也就是你收我多少,我就收你多少。所以印度想让美国单独给自己一个更低的税率,难度不小。 其次,印度自己的关税体系也挺复杂。虽然莫迪政府这两年确实削减了一些领域的关税,比如智能手机零部件、电动汽车电池材料这些,但印度的平均关税还是比中国高不少。 根据之前的报道,印度对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大概在14%左右,而中国只有6.5%。所以就算美国真的给印度降税,能不能一下子降到比中国低10到20个百分点,还得打个问号。 另外,印度的制造业基础和中国比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就算关税降下来了,企业还得考虑物流、供应链配套、劳动力素质这些因素。 前两年苹果把一部分手机生产线搬到印度,结果就遇到了产能不足、良品率低的问题。所以光靠关税优惠,未必能真正吸引到足够多的企业。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莫迪发表这番言论的时候,中美之间的关税谈判其实已经有了新进展。今年4月,中美突然宣布达成协议,互相大幅缩减关税。这一下子打乱了印度的如意算盘。 原本印度以为,只要美国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自己就能坐收渔利,结果中美一握手言和,印度的关税优势瞬间就没了。 这也暴露出印度在国际贸易中的尴尬处境。一方面,它想借着中美博弈提升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它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在两大经济体之间左右逢源。 莫迪的这番表态,与其说是深思熟虑的战略,不如说是在压力下的一种应激反应。 从长远来看,印度要想真正在全球产业链中站稳脚跟,光靠关税政策是不够的。它得下大力气改善国内的基础设施、提升制造业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不然,就算美国真的给了关税优惠,企业来了也留不住,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今,各国为了自身利益,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单边主义措施,这对多边贸易体制是个不小的冲击。印度这次的尝试,或许能给其他国家提个醒: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合作共赢才是正道,耍小聪明到头来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纽约时报》报道,莫迪开始在印度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印地语,其目标是将印地语变成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