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旦开战,美国的第一击,不会是航母,也不是导弹,而是直奔中国的“眼睛”——北斗系统。但问题是:美国真能打掉北斗,中国导弹会不会就变成无头苍蝇? 长剑-10A巡航导弹在结合北斗后,打击精度从10米提升到了1-3米。如果北斗被破坏,中国的导弹打击精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导弹就完全失效了。 美国手里的反卫星家伙事儿可不少,直升式动能导弹、定向能武器、共轨式反卫星武器这些都有。就拿ASM-135反卫星导弹来说,能直接挂在F-15战斗机上发射,专打低轨道卫星,一发就能给轰下来。他们现在还在捣鼓粒子束武器这类新玩意儿,想靠高能粒子束烧坏卫星的电子零件,这可是冲着破坏卫星设备来的。 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北斗系统采用了军民分离的设计,军用和民用系统分开,即使部分民用卫星被摧毁,军用部分仍可正常运作。 中国导弹并不完全依赖北斗。惯性导航系统、地形匹配导航等技术可以在没有卫星导航的情况下辅助导弹制导。 北斗二号没出来的时候,长剑-10靠的是地形匹配导航,那会儿精度能到10米,虽说比不上后来用北斗的准头,但打关键目标够用了。而且咱们早就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搭了伙,真到了需要的时候,完全能借上它的导航力。 中国也有反制美国卫星的能力,2007年,中国用反卫星导弹成功摧毁了风云-1C气象卫星,展示了对低轨道卫星的打击能力。近年来,中国的动能-3反卫星导弹射程达到3.6万公里,可覆盖地球同步轨道,能够直接威胁美国的GPS卫星和其他高价值目标。 如果美国攻击北斗,中国很可能会反击美国的GPS系统,导致双方卫星系统都失效,这对高度依赖卫星的美国来说,损失可能更大。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国际反应。北斗服务于137个国家和地区,如果美国攻击北斗,可能会影响这些国家的民用和军用设施,引发国际社会的反对,进而影响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例如,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与北斗有合作,如果北斗受到攻击,伽利略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会让欧盟对美国产生不满。 北斗的抗打击能力、备用导航系统、反卫星武器以及国际合作,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重保险”。即使北斗受到攻击,中国导弹仍能保持一定的打击能力,而美国在决定是否采取这种行动时,也需要权衡利弊,考虑可能的后果。
中美军事冲突似乎已经无可避免了!现在中美的情况就是,美国想把精力放回国内,可东大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