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自信到什么程度?就这么说吧,他们能带着简历走进多伦多的中国银行自荐,经理委

芸霄记史 2025-07-14 10:29:02

印度人自信到什么程度?就这么说吧,他们能带着简历走进多伦多的中国银行自荐,经理委婉地告诉他我们这要求会说中文,他说:没问题,我可以学!   这种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自信,可不只是个别印度人的专利,它几乎成了印度的一种普遍现象。   你要是觉得这只是底层印度民众的盲目乐观,那可就想错了,越是往上走,这种自信的表现就越是夸张。   看看全球科技的中心硅谷,那里简直成了印度裔高管的天下。   从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到微软的萨提亚·纳德拉,这些站在行业顶端的人物,个个都散发着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场。   他们特别喜欢在公开场合强调一个观点:我们印度人,比任何人都更懂得西方的商业规则和职场文化。   这话听起来确实很有分量,但有意思的事情就藏在这些漂亮话的背后。   像是皮查伊在谷歌开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战略会议,他手上那份逻辑清晰、设计精美的演示文稿,很多时候都是他团队里的中国下属做的模板。   而另一边的纳德拉,嘴上喊着微软的云服务要全面超越亚马逊,可他引以为傲的系统核心代码库里,有差不多三成关键部分的注释,都是中国工程师用中文写下的。   他们站在台前享受着所有的光环和赞誉,却似乎忘了背后那些真正干活、解决技术难题的人。   这就让人纳闷了,既然硬实力上没占到绝对优势,那这种爆棚的自信心,究竟是从哪来的呢?   答案其实也不复杂,他们掌握了一项独门绝技:操控全球舆论。   凭借着殖民时代留下的英语优势,印度精英在西方主流媒体上获得了不成比例的话语权。   你打开BBC或者CNN看一看,印度裔专家和评论员的出镜率,要比其他亚洲面孔高出好几倍。   他们非常懂得怎么用西方人喜欢听的语言和逻辑,来包装和美化自己。   比如,孟买那片全世界闻名的贫民窟,在他们的嘴里,就变成了“充满活力的草根社区”。   至于污染严重的恒河,他们能解释成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神秘的自我净化过程”,听得人一愣一愣的。   去年G20峰会在印度开,他们的媒体更是火力全开,用英语向全世界狂吹印度正在“取代中国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但对自己人均GDP才是中国五分之一的事实,却提都不提。   这种强大的舆论造势能力,又反过来深深影响了印度国内的每一个印度人。   这份语言优势,让很多印度年轻人能在德里或者班加罗尔的呼叫中心里,找到一份给欧美公司当客服的工作。   他们拿着可能只有美国同行五分之一的工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电话里,理直气壮地纠正美国客户的“不地道发音”。   等挂了电话,他们还会跟同事吐槽,说这些美国人的英语水平真不怎么样。   这种过度的自信,最终成了一块遮羞布,让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无视自己在工业、科技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真实差距。   所以说,开头那个走进中国银行的年轻人,他的行为一点都不奇怪,他就是这个巨大认知体系下,一个最标准、最典型的产物。

0 阅读:0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