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胜仗却被降职,东野猛将怒冲军区政委拍桌子:我哪里得罪你了 胡奇才,1914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14 00:36:37

打了胜仗却被降职,东野猛将怒冲军区政委拍桌子:我哪里得罪你了 胡奇才,1914年10月28日生在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佃农家。小时候家里七口人,靠租地主的田种点庄稼,再加上开个小豆腐坊勉强糊口。母亲生完弟弟没多久就得了产后风走了,留下他从小就得扛起活计。每天天不亮就推磨做豆腐,白天再跟着父亲下地干农活,苦日子过得让人喘不过气。9岁那年,他进了村里的私塾,半耕半读混了三年,碰上了个共产主义启蒙老师张楚峰。这老师给他讲了不少革命道理,算是点燃了他心里的火苗。 1929年,张楚峰被敌人杀了,胡奇才眼睁睁看着老师倒下,心里那股恨啊,直接把他推上了革命路。他先是加入少先队,站岗放哨干些小活儿。到了1930年8月,16岁的他不顾父亲拦着,跑去参加红军,从此一头扎进了打仗的日子。刚入伍仨月,他就连打五仗,抢了支“汉阳造”步枪,那股狠劲儿连老兵都佩服。1931年,他入了共青团,第二年转成共产主义党员,在鄂豫皖苏区打了好几场反“围剿”,从连政治指导员干到团政治委员,硬是靠战绩一步步爬上来。 长征那会儿,他跟着红四方面军翻雪山过草地,身上挨了五处伤,当师政治委员时还得掩护主力撤退,差点没回来。抗战爆发后,他被调到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当副团长,后来又去抗大深造。1938年,他奉命去了山东,干起了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在鲁中跟日伪军斗了七年,愣是没让敌人占到便宜。1940年孙祖战斗,他带着部队夜袭敌营,干掉190多个敌人,抢了一堆物资回来。这种硬仗他打了不少,靠着灵活的脑子和拼命的作风,鲁中老百姓都拿他当靠山。 到了1946年,胡奇才调到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当司令员。那时候国民党杜聿明带着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向南满,分三路来势不小。胡奇才瞅准了中路的第25师,这支部队号称“千里驹”,装备好得不得了。他心里清楚,这仗不好打,但不打就得丢地盘。开作战会时,政委彭嘉庆有点犹豫,觉得敌强我弱硬碰不划算。胡奇才一听就不乐意了,站起身子斩钉截铁说要干到底。他挑了宽甸县新开岭当战场,那地方山高林密,最适合打伏击。 10月19日,仗正式开打。胡奇才带着部队假装撤退,把敌人引进了峡谷。10月31日,敌师长李正谊傻乎乎进了埋伏圈,他一声令下,部队从两边山上冲下去,炮火一通猛轰,杀得敌人晕头转向。敌军占了个高地死守,仗打了整整两宿,他亲自跑到前沿盯着,冒着枪子儿调整部署,还把预备队全拉上去,连炊事员都扛枪上了。11月2日早上,晨雾还没散,我军终于撕开敌人的防线,这一仗干掉8000多敌人,俘虏6200多人,连李正谊都被抓了。毛主席听说后高兴得不行,专门发电报夸他打得漂亮。 可谁想到,仗打完没多久,胡奇才却接到通知,说他得降职当副司令员。他一听就火了,靴子踩得地板直响,直接冲到辽东军区政委陈云那儿,气得一巴掌拍桌上,问陈云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陈云倒挺冷静,说组织看他旧伤没好,头痛病又犯得厉害,想让他歇歇身子。胡奇才愣了愣,攥紧的拳头松下来,憋了半天没再吱声,最后还是点了头。 1947年9月,胡奇才正式降为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吴克华接了司令员的位子。那年夏天打攻势战时,他的头痛病犯得更凶了,指挥时老得扶着桌子,汗珠子直往下掉。部队领导看他这样子,硬逼着他去大连治病。他住进医院,躺床上还惦记着前线,翻作战地图翻到手抖。1949年,解放战争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他的头伤又复发了,没能赶上平津战役,只能退到后方,心里别提多憋屈。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回了部队,1955年被授了中将军衔,先后干过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工程兵副司令员。修天安门、人民大会堂这些大工程,他都盯着干,头痛起来就使劲揉太阳穴硬扛。晚年他身体越来越差,住院成了常事,可还是放不下来,老惦记着部队的事儿,还写了本回忆录叫《坎坷征途》。1997年7月3日,他因胃出血走了,享年83岁。葬礼上,老战友和家人聚在塔山送他最后一程,谁都忘不了这位硬汉将军。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