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他说中国不少家伙事儿比美国的还厉害,像能飞得比声音快好几倍的东风 - 17 导弹,还有 055 那种大驱逐舰,论打得多远、看得多清,美军同类装备真比不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世界军事舞台上,中国近年来的一系列先进武器频频亮相,引发了各方高度关注。特别是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和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其技术指标已经在多个维度上超越了美国同类装备。一种论调开始浮现:中国军工,是否已经开始“超美”?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指出:中国的这些武器从未真正“上过战场”,再强的参数也只是纸面实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中国军备的发展不仅有坚实的技术基础,还有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验证和体系作战的深度融合。它的发展逻辑,不走美俄旧路,而是另辟蹊径,在“后发先至”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东风-17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武器系统。它采用高超音速滑翔技术,能以超过10马赫的速度突破敌方防御体系,其飞行轨迹难以预测,被称为“反导系统的噩梦”。 更重要的是,它不是单纯依靠速度致胜,而是结合了北斗导航、战场数据融合和实时目标调整能力,实现了精准打击与突防能力的完美统一。美军虽然也在推进高超音速项目,但多次试验失败,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化部署,东风-17的领先地位可见一斑。 同样被世界各国军迷频频提及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则代表了中国在海军装备上的又一次跃迁。它不仅在吨位上压过美军“阿利·伯克”级,还在雷达探测、垂发数量、信息处理能力和协同作战系统上形成了代际优势。 055配备的双波段雷达,可同时跟踪空中与海面目标,并具备强大的数据融合与火控能力,其多任务战斗系统被称为“海上千里眼”。 而且,055并非单舰孤军奋战,它本身就是体系作战的指挥中枢,可协调舰载机、护卫舰、潜艇等组成综合打击力量,具备强大的舰队级指挥和作战能力。 然而,尽管技术层面频频“秀肌肉”,部分舆论依然揪住“未上战场”这点不放。俄罗斯军事专家卡申就曾评论,中国武器虽先进,却缺乏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美军的实战经验。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美军确实有大量实战数据来优化装备设计,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另一面:战争不是唯一的检验标准。 中国的装备虽然“未上战场”,但却经历了更极端、更系统的测试流程。东风-17曾在漠河零下50℃的极寒和吐鲁番高达50℃的极热中完成试验,验证了导弹在复杂气象下的弹道稳定性和系统可靠性。 055型驱逐舰也在南海、东海、西太平洋等多种海况中进行高强度远海训练,其雷达系统与武器系统在盐雾、高湿、多目标干扰环境中均表现稳定,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虽然在俄乌战场实战使用,却被多次拦截,其实战效能远不及预期。 也就是说,实战是检验标准之一,但并不等同于唯一标准;测试和技术成熟度同样决定一款装备的真实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军事发展注重体系化作战。这是中国军工与西方之间根本性的区别。西方往往强调某一件武器的“单体性能”,比如F-22的空战优势,或“福特级”航母的单舰功能。 而中国更注重体系融合,比如东风-17并非一发导弹单独执行任务,而是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电子侦察无人机、预警机等手段提供数据支持,真正实现“发现即锁定,锁定即摧毁”。 055也并不只是强在本舰火力,而是作为航母编队的大脑,与其他舰艇及岸基系统协同作战,这种全局观念构成了“打赢”的更高层次。 中国并没有追随美俄“靠打仗来验证装备”的老路,而是开辟出一种更为现代的路径——通过实战化演习和高科技模拟手段来提升武器实效性。 每年数百场大规模联合作战演练涵盖了各种假想敌模式、复杂电磁干扰、高空/高寒地形、多域协同等复杂场景,这些仿真环境已经高度接近真实战场。 中国研发者没有沉溺于过去战例的“包袱”,反而得以轻装上阵,将AI、无人集群、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纳入体系,形成“后发先至”的独特优势。
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他说中国不少家伙事儿比
动漫猫声控
2025-07-13 16:59:18
0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