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台湾省的高山密林很适合打游击战,如果有人躲进去抵抗,清除他们会不会很麻烦?只能说这个想法太天真了,也不想想谁才是游击战的行家,而且即使对方有地利,天时和人和也不在他们那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无可否认,台湾岛地形崎岖,中央山脉纵贯南北,森林覆盖率超过60%,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藏人容易,打游击方便。 过去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部队在山林中躲避敌人、依靠熟悉地形与对方周旋,确实是常见战术,甚至在日本殖民时期,台湾原住民利用山林进行游击抗争,让侵略者头疼不已。 但时光荏苒,如今的台湾山林已经不同往昔。过去那个“山野荒凉、天然养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密集的公路网、高速公路以及遍布各地的产业道路,切断了山林的“天然屏障”。 野生动物稀少,野果子也难以满足大规模人群的补给需求,游击战的“后勤基地”难以为继,游击战的根本在于“藏”,藏得了才能打得久,但21世纪的现代战争,早已不再是人海战术和眼睛观察的时代。 目前,全球有3000多颗卫星在太空监控着地球的每个角落,台湾岛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可能被卫星和无人机“看得一清二楚”。 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配合红外热成像仪,能够检测到极细微的温差。就算人在树荫下或洞穴里,也难以掩盖身体发出的热量信号。 此外,全天候巡航的无人机不断在空中盘旋侦察,任何疑似活动都会被迅速锁定,现代导弹配备精准制导系统,只需几分钟就能打击目标,信息联网的指挥系统使得侦察、指挥、打击环环相扣,极大缩短敌方反应时间,游击队根本无从隐匿和转移。 台湾地处孤岛,四面环海,拥有1500多公里海岸线,一旦发生军事冲突,海军和潜艇部队能够迅速封锁海域,切断外部补给,空军和无人机则负责全天候侦察与打击,封锁区域内的游击力量根本难以获得持续物资支持。 没有充足的弹药、粮食和医疗物资,再有勇气的游击队也难以长期坚持,即便能依靠山林暂时躲避,时间一长,缺乏外援的孤立状况必然导致士气崩溃和力量消耗殆尽。 游击战的成功,历来依赖坚定的群众基础、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意志力,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游击队和越南战争中的越共游击队,能够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多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铁一般的组织。 反观今天的台湾,年轻一代普遍生活在和平安逸的环境中,军事训练松懈,面对高温甚至不愿意参加操练,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纪律作风,所谓的“游击战”难以成形。 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是游击战能否成功的三大要素。台湾或许还具备“地利”——复杂的山林,但“天时”和“人和”却明显不在其侧。 “天时”方面,现代高科技手段极大改变了战场生态;“人和”方面,民心向背和战斗意志才是根本,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更多台湾民众向往和平与稳定,而非山林里的流血抵抗。 那些幻想凭借台湾的山林打游击战的想法,其实是对现代战争形态的误读,卫星、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的“天眼”让传统的“藏匿战术”失去了立足之地,海空封锁更让补给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游击战不是谁都能打,缺乏训练、纪律和民众支持的队伍,只能成为“孤魂野鬼”,难以扭转战局。 历史反复证明,分裂只会带来冲突和危险,而统一才是两岸同胞的福祉,民进党当局倚赖外援谋“独”,依靠“武装抵抗”的幻象自我安慰,只会让台湾陷入更深的困境。 与其幻想山林游击战带来的“胜利”,不如回归“九二共识”,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开启两岸合作共赢的新篇章,这不仅是现实的选择,更是未来的方向。
国民党罢免绿委失败台湾726大罢免投票登场前,中部的南投县星期天(7月13日)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