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泽东被捕后,在押去处死路上,突然对一名团丁说:“老哥,我腿疼,伤筋了!”团丁走近后,毛主席凑团丁耳边说了一句话,竟靠着机智逃走了。 1927年9月,中国大地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到处捕杀共产党人,革命形势异常严峻。 此时,毛泽东肩负着领导秋收起义的重任,正乔装成商人,从安源赶往江西铜鼓。谁也没想到,这段看似平常的路程,竟让他经历了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捕的生死考验。 9月8日,毛泽东在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安源煤矿工人易子义及护送人员刘建中、周克明等陪同下出发。 为避开国民党眼线,一行人分散行动,由当地同志在沿途用树枝、石块设置路标指引方向。 然而,当走到浏阳张坊镇七溪坳时,意外发生了,向导设置的路标被改动或破坏,导致队伍迷路。毛泽东和潘心源沿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踏入了浏阳民团的势力范围。 这里是国民党重点布防区域,民团头子早就接到密令,悬赏大洋捉拿毛泽东。 9月8日傍晚,当毛泽东一行走到张坊镇街头时,突然被十几个手持梭镖的团丁拦住去路。“干什么的?证件拿出来!”为首的团丁凶神恶煞地喝道。 毛泽东镇定自若地掏出安源煤矿的“采购证明”,用略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解释:“我们是安源来的商人,到铜鼓采购茶油和夏布。” 团丁们仔细检查证件,没发现破绽,却仍不放心,坚持要带他们去团防局“问话”。潘心源见情况不妙,悄悄将身上的银元分给毛泽东。 三人被五花大绑押往团防局。毛泽东注意到押送的团丁大多面有菜色,显然是被强征来的穷苦人。 他灵机一动,故意让银元在衣袋里叮当作响,低声对身旁的团丁说:“老乡,你们这么辛苦,不如放了我们,这些钱都给你们。” 几个团丁心动了,却被带队的副官呵斥:“别听他胡说!抓共产党是上头的命令,放跑了要掉脑袋的!” 队伍走到距团防局约200米的陈家祠堂附近时,毛泽东突然掏出一把银元撒向路边草丛。团丁们见状,纷纷丢下梭镖去抢钱。 毛泽东趁机挣脱绳索,朝着山上狂奔。副官回过神来,一边开枪一边大喊:“抓住他!别让共产党跑了!” 毛泽东仗着平日锻炼的好体力,在山间左躲右闪。跑到一处高地时,他发现下面有个水塘,四周长满齐腰深的茅草。 来不及多想,他纵身跳进泥水,整个人趴在草丛中,只露出鼻子呼吸。团丁们追至水塘边,用梭镖乱戳茅草,好几次险些碰到毛泽东的身体。 天色渐暗,他们骂骂咧咧地说:“这山沟里连条路都没有,他肯定摔死了!”便草草收兵。 直到深夜,毛泽东才敢从藏身处出来,此时他浑身是泥,赤脚奔走导致脚部严重擦伤。摸黑走了几里路后,毛泽东遇到一位打柴的农民。 他掏出仅剩的两块银元:“老乡,我是被坏人追杀的生意人,能帮我买双鞋、找点吃的吗?”这位名叫陈帷德的农民不仅为他包扎伤口、提供食宿,还买来草鞋。 第二天,陈帷德带着毛泽东翻山越岭,抄小路绕过封锁线,终于在9月10日安全抵达铜鼓县城。 脱险后的毛泽东立刻投入秋收起义的指挥工作。9月9日,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正式爆发,而毛泽东于9月11日在铜鼓亲自指挥工农革命军第三团作战。 起义部队虽然在初期遭遇挫折,但毛泽东果断决策,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更富戏剧性的是,9月16日,毛泽东率部打回张坊镇,在当年遇险的陈家祠堂召开群众大会,将没收的地主财物全部分给贫苦农民。 当地百姓这才知道,那个被民团追捕的“商人”,竟然是领导穷人闹革命的大英雄。 这次脱险堪称毛泽东革命生涯的转折点。他后来在延安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说:“那些团丁都是穷苦人,他们并不真心想杀我。 如果没有潘心源的机智和陈久兴的帮助,我可能早就牺牲了。”这段传奇经历,不仅展现了毛泽东临危不乱的领袖风范,更印证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一真理。 如今,张坊镇的毛泽东脱险处,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陈帷德的故居,以及秋收起义部队驻扎过的陈家祠堂,都在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故事。 参考:朱虹:毛泽东铜鼓月形湾机智脱险前后——2023-06-04 16:56·南昌广播电视台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