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科隆群岛上的几个渔民,将一公两母3只山羊遗忘在了岛上。却没想到,这样一个看似无害的举动,却为整个科隆群岛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科隆群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早就不是啥默默无闻的地方。1835年,查尔斯·达尔文跑来这儿考察,待了五个礼拜,算是开了眼界。岛上啥都有,慢悠悠爬的象龟、晒太阳的海鬣蜥,还有各种飞来飞去的雀鸟。他发现每个岛上的物种都有点不一样,比如象龟壳的形状、雀鸟喙的长短。这些细节让他脑洞大开,开始琢磨物种咋适应环境,后来就搞出了进化论那套说法。1859年,他把这些想法写进《物种起源》,科隆群岛算是出了大名。这地方的生态本来就独特又脆弱,谁能想到一百多年后,三只羊差点把它毁了。 1959年那天,几个渔民去科隆群岛一个没人住的小岛上捕鱼,顺手带了三只山羊,可能是想着当口粮啥的。结果忙完一收拾,船开走了,羊没带走。岛上天气不冷不热,草长得老旺,又没啥狼啊豹啊的,山羊就跟放了羊似的随便生。开始也没人当回事儿,岛民偶尔瞅见羊啃草,还觉得挺逗。可山羊这东西,生起来太猛了。到了1973年,14年过去,羊已经涨到3万只,岛上的草皮开始秃了块儿。到了1990年,25万只羊满山跑,岛上人还不到1万,植被全毁了。象龟没吃的,数量掉得老快,岛从绿洲变荒地,就这么简单又可怕。 你可能好奇,三只羊咋就搞出25万只?咱算算。山羊一公两母,母羊一年能生一两只小羊,怀孕也就五个月。岛上没天敌,食物一开始也多,小羊活下来的多。假设第一年两只母羊生4只,第二年这4只里有母羊又开始生,数量就跟滚雪球似的往上翻。科学家估算,山羊数量每两三年就能翻倍。14年到3万只,30多年到25万只,完全说得通。这就是为啥入侵物种这么吓人,没人管,它就失控。 山羊不是啥坏家伙,但它们吃东西太狠。岛上的本地植物长得慢,压根儿跟不上山羊啃的速度。草没了,灌木没了,最后连树皮都给啃了。植被一完,土壤保不住水分,风一吹就成黄土了。象龟靠吃草活,草没了,它们饿得直掉数儿。海鬣蜥、雀鸟这些本地物种也受牵连,食物链一环扣一环,全乱套了。25万只羊,愣是把岛吃成了光秃秃一片,这破坏力,谁看了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事儿拖到20世纪末,实在是没法不管了。1997年,政府搞了个“伊莎贝拉计划”,就是要干掉这些山羊。咋干?先是派猎人和公园管理员上岛,带着枪和猎狗,爬山越岭挨个儿打。山羊少了点儿后,他们玩儿了个高招,叫“犹大羊”。就是给一些羊戴上无线电项圈,放出去勾引其他羊现身,再用直升机上的狙击手解决。到2006年,14万多只羊被清了,几个岛彻底没羊了。植被慢慢长回来,象龟数量也有起色。这法子听着狠,但效果是真好,科隆群岛这才喘过气来。 1959年的三只羊,告诉咱们一个硬道理:别小看随便干的事儿。渔民那会儿肯定没想害谁,可结果呢?生态崩了,物种没了,花了几十年才收拾好。入侵物种这东西,管不好就是灾难。现在科隆群岛成了治理这问题的教科书,可没出事前,谁会想到要防着三只羊呢?说白了,人跟自然打交道,得多个心眼儿,不然后悔都来不及。 这不光是岛上的问题,跟咱平时也有关。随便扔个种子、放生个动物,都可能搞乱生态。比如有人养乌龟养腻了,往河里一扔,可能就挤掉本地鱼。种外来花草,弄不好就满地跑,挤死本地植物。科隆群岛的教训就在眼前,咱得学着点,别等出了大事儿才抓瞎。管好自己那点小举动,比啥都强。
鸿星尔克的老总你摊上事了!你看看人家姑娘被你下面的店欺负成什么样了!下面这个
【28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