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印度之后,上合变得不合了,金砖也变成了土砖了。印度的不合作,捣蛋、自私、自大的心理,让上合和金砖很难顺利的达成一项有战略意义的决议。因此,无论是上合组织还是金砖组织,要考虑将印度降级了,至少找合作的伙伴进来代替。比如印度尼西亚可以进来代替印度,这样金砖还是金砖,而且是真正的金砖。
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2001年成立,本来是为了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大家伙儿齐心协力干活。可2017年印度进来后,画风就变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问题,像个定时炸弹,随时炸得会议鸡飞狗跳。比如,2025年6月的上合峰会上,印度愣是不签联合声明,就因为声明没提它关心的克什米尔恐怖袭击,却说了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事儿。印度这态度,直接让会议啥成果都没捞着。 再比如,印度对“一带一路”一直不待见。中国推这个倡议,想让上合成员国一起搞经济合作,可印度偏不干。 2024年伊斯兰堡峰会上,印度外长苏杰生话里话外针对巴基斯坦,还不忘踩一脚“一带一路”,说啥这玩意儿不透明、威胁主权。 结果呢?好多经济项目被卡住,上合的整体计划只能干瞪眼。印度这自私劲儿,真是让人看不懂——你是来合作的,还是来捣乱的?
金砖国家2009年凑一块儿,本想抱团取暖,给新兴经济体争口气。可印度在这儿也没少添堵。2023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上,金砖讨论扩员,中国想快点拉新伙伴进来,印度却老举手反对,说得把每个候选国查个底朝天,愣是把节奏拖慢。 还有一次,中国提议把“一带一路”纳入金砖合作框架,印度立马跳出来,说这涉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碰不得它的红线。 更还有去美元化这事儿,金砖国家都想改改全球金融的老规矩,可印度偏不积极。印度储备银行行长直言,去美元化不是他们的目标,最多搞点本币交易玩玩。 这跟金砖的初衷完全不搭调啊!印度这么干,搞得金砖想干点战略性的大事,总是卡壳。说好的金光闪闪,咋就有点变“土砖”的味儿了?
印度这态度,根子在哪儿?一是跟中国的竞争心理。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中印边境关系一直紧绷,印度就把中国当成了头号对手。 再加上它跟美国走得近,加入了四方安全对话(Quad),在南海还帮着菲律宾跟中国对着干。这种地缘政治站队,让印度在上合和金砖里老想着自己的小算盘,而不是组织的整体利益。 二是印度有点“自大病”。它觉得自己是大国,人口多、经济涨得快,国际地位得跟实力匹配。可实际呢?它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差,国际影响力也有限。 这种自大和现实的落差,让它在组织里既想当老大,又不想真出力,净干些拆台的事儿。说白了,印度是想借上合和金砖给自己脸上贴金,但又不愿为集体目标掏真心。
印度这么闹腾,上合和金砖咋办?一个路子是扩员,把印度这“一票否决”的影响力稀释掉。比如,印尼就是个好选择。 印尼是东南亚老大,经济体量不小,跟中国在“一带一路”上合作得挺顺溜,像雅万高铁这项目,干得热火朝天。2025年巴西主办的金砖峰会上,印尼要是正式加入,估计能带来不少新想法,推推南南合作啥的,不像印度老泼冷水。 当然,直接把印度踢出去不现实,毕竟它好歹是个大国,硬踢影响不好。但加几个新成员,比如印尼、埃及、阿联酋啥的,能让组织更多元化。 2025年金砖外长会上,新成员聊去美元化聊得火热,印度虽不乐意,可其他国家还是往前推了点小项目。这说明啥?人多了,印度想拖后腿也没那么容易了。 印尼跟印度一比,高下立判。印尼务实得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跟中国在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上配合得不错。 雅万高铁通车那会儿,印尼可是把这当成国之重器来捧,可见合作诚意。反观印度,对“一带一路”抵制得不行,宁可自己经济慢腾腾,也不愿搭顺风车。 还有,印尼在东盟里讲究协商一致,不爱掺和大国博弈。印度呢?在上合和金砖里立场强硬,老想着跟中国对着干。 印尼这态度,要是带进上合和金砖,估计能让组织少点争吵,多点实干。换句话说,印尼进来,金砖还能是真金砖,不至于真成“土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