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来了!药店此类处方被全面叫停

新浪财经 2025-07-12 22:27:41

(转自:搜药)

一省医保局推出新规,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报销不再接收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及异地互联网医院开具的外配处方。

01

甘肃医保局出台药店新规

非本地外配处方不予门统报销

近日,甘肃省医保局针对参保人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处方药的报销细则进行了明确,进一步规范了相关流程和管理要求。根据规定,参保人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处方药时,需凭本统筹区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外配处方进行门诊统筹报销。

言外之意,如果参保人员用的是外埠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外配处方或互联网医院开具的处方,则不能进行门诊统筹报销。

处方外配服务是此次政策的关键环节。当定点医疗机构因药品暂时无法配备,而参保人员又确需使用时,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处方外配服务。处方作为医生开具的用药凭证,是保障群众安全用药的重要依据。由于处方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调配、购买和使用,以确保精准用药、保障安全并提升疗效。

在纸质外配处方管理方面,甘肃省医保局明确,定点零售药店禁止使用本统筹区以外的定点医疗机构外配纸质处方进行医保结算。接受参保人凭外配纸质处方购药的定点零售药店,需认真核查处方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等信息。核验调剂后,药店需按规定留存处方不少于2年,并应用药品追溯码确保调剂外配处方药品可追溯。对于暂不具备电子处方流转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其开具的纸质处方须经本院医保医师签名并加盖外配处方专用章,按标准格式印制,前记部分需连续编号。同时,定点医疗机构需留存外配处方(纸质处方复印)备查不少于2年。外配处方一般当天有效,特殊情况经医师注明有效期最长不超过三天。

参保人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药品时,需遵循以下流程:首先,参保群众需到本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医生根据病情开具处方。如果医疗机构有配备药品,则参保人可直接取药并享受报销;如果医疗机构未配备,则参保人需携带外配处方到定点零售药店配药结算。参保人可自行选择定点零售药店,在购药时出示医保码或医保卡。经药师审核处方后,参保人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政策。

02

定点药店处方管理收紧

外埠及互联网处方被明令禁止

2024年10月,黑龙江哈尔滨骗保案经媒体曝光后,引发行业大地震。为遏制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与定点零售药店利用纸质处方进行虚假开方、超量开药等欺诈骗保等违规违法行为,10月16日,即媒体曝光后的第2天,国家医保局便发布了《关于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定点零售药店原则上只接受本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外配处方,暂不接受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外配处方;自2025年1月1日起,配备“双通道”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均需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双通道”药品处方,不再接受纸质处方;2025年7月1日起,门诊统筹基金支付的药品需通过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不再接受纸质处方;对于条件暂不成熟的地区,可设置为期半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不再接受本省以外的医疗机构外配处方。

随后,各地陆续实施定点药店不再接受本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外配处方,或停止使用异地互联网开具处方销售医保药品的政策。

像内蒙古通辽市医保局于今年4月8日发布《关于停止使用异地互联网开具处方销售医保药品的公告》,明确自4月25日起全面停止使用异地互联网开具处方销售医保药品。

《公告》规定,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仅接受三类合法处方,即本地定点医疗机构的电子/纸质处方、本地定点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以及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的线上电子处方;并规定,电子处方必须通过医保电子处方平台中心流转,纸质处方则要求连续编号并加盖"外配处方专用章"。

2024年11月,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原则上定点零售药店凭本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外配处方销售的药品,符合规定的可以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再接受本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外配处方。门诊慢特病用药自2025年7月1日起,需通过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药品处方,不再接受纸质处方;使用门诊统筹基金支付的药品自2025年11月1日起,需通过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药品处方,不再接受纸质处方。

除甘肃、湖北、通辽外,搜药了解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多地也已陆续收紧外地医疗机构外配处方及异地互联网处方管理。

03

行业加速分化

头部连锁持续加码“药诊店”

随着国家医保局《关于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精神在各地的逐步落地实施,无疑将进一步加剧药店行业的两极分化。

定点药店不再接受本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外配处方,或停止使用异地互联网开具处方销售医保药品,处方来源收缩,显然带来的是客源的流失。

在外配处方加强管理过程中,对于中小型药店的冲击更为严重。比如,政策强制要求药店接入国家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实现处方下载、追溯码扫码等功能,据了解,这一系统改造费用在数万元不等,对于中小药店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处方审核的趋严,需专职药师核查处方的真实性、用药合理性,使得中小型药店的人力与运营成本上升。部分中小药店因技术落后或资金不足,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而大型连锁凭借资金、资源等优势,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合规成本,使得自身的专业性与优势进一步凸显,加速提升行业集中度。

不仅如此,在处方来源锐减,药店营业额下跌背景下,不少头部连锁也在积极探索“药店+诊所”模式以破解处方管理收紧困局。

作为先行者,山西仁和大药房自2004年开创“药店+诊所”模式,历经20年发展,已拥有200家药店、184家诊所,成为行业典范。健之佳这两年也在积极布局,2024年6月出资1000万元成立子公司,而后相继注册中医诊所,探索“诊所+药店”协同发展。此外,一心堂、老百姓、益丰大药房也在通过不同形式持续加码中医诊所,就连“药店+诊所”模式的鼻祖,北京同仁堂也表示将持续拓展中医诊所业务。

头部连锁药店通过“诊所+药店”模式,不仅解决了处方来源问题,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服务,在政策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行业服务模式升级。

0 阅读: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