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过劲来的俄罗斯“翻脸不认人”?2025年,中俄间的贸易突然“降温”,一纸关税新政,直接把中国汽车关税从15%抬到了38%,中方出手让俄冷静! 俄罗斯政府突然调整汽车进口政策,将中国汽车的关税从 15% 大幅提高到 38%,而印度、伊朗等国的汽车仍享受原税率。 这一政策调整显然具有针对性,背后反映出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强劲表现以及俄罗斯本土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堪称亮眼。根据俄罗斯汽车分析机构的数据,2024 年俄罗斯新车销量达到 157.1 万辆,同比增长 48.4%。 在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中,中国品牌占据了 7 个席位,其中哈弗以 19.06 万辆的销量位居外国品牌榜首,奇瑞、吉利等品牌也表现出色。 例如,奇瑞全年销量 15.7 万辆,吉利 14.91 万辆。这些中国品牌凭借价格实惠、质量可靠的特点,深受俄罗斯消费者喜爱。 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乘用车在俄罗斯进口新车中所占份额高达 76.1%,市场份额超过 50%。俄罗斯老百姓购买一辆中国车,往往能比同类外国品牌节省不少开支。 反观俄罗斯本土汽车产业,虽然拉达等品牌仍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 例如,2024 年拉达销量为 43.6 万辆,同比增长 34.4%,但其车型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技术和配置与中国品牌相比存在差距。 俄罗斯政府为保护本土产业,采取了提高关税的措施,试图通过政策手段限制中国汽车的市场扩张。 俄罗斯此次关税调整的动机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保护本土汽车产业。中国汽车的快速崛起对俄罗斯本土车企造成了巨大冲击,提高关税可以为本土企业争取更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升级。 其二,推动本土化生产。俄罗斯政府希望通过关税调整,促使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建厂,实现零部件本地化生产,从而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例如,长城汽车早在 2019 年就在俄罗斯建立了图拉工厂,实现了整车制造的本地化。 面对俄罗斯的关税调整,中国方面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中国汽车企业加快了在俄罗斯的本土化布局。 除了长城汽车的图拉工厂,奇瑞、吉利等企业也在俄罗斯建立了生产基地,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壁垒。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与俄罗斯进行了多轮沟通和谈判,希望通过协商解决贸易摩擦。此外,中国汽车企业还加大了对其他市场的开拓力度,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例如,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价齐增,前 4 个月出口汽车 27.17 万辆,同比增长 16.2%。 尽管此次关税调整给中俄汽车贸易带来了一定冲击,但从中俄整体贸易关系来看,影响是局部的。 2024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 2448 亿美元,双方在能源、科技、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 俄罗斯学者指出,中俄关系具有强大的韧性,贸易摩擦不会全面影响双边战略协作。双方签署的《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俄罗斯提高中国汽车关税是保护本土产业的一种手段,反映了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加快本土化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是应对挑战的关键。 对于中俄贸易关系来说,此次摩擦是局部的,双方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未来,随着双方沟通与协商的深入,相信能够找到平衡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对于俄罗斯此次关税调整,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缓过劲来的俄罗斯“翻脸不认人”?2025年,中俄间的贸易突然“降温”,一纸关税新
奥斯卡永夜
2025-07-12 00:30:3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