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中枯骨,大器免成。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无聊短暂且荒诞的,随波逐流,为生存挣扎,
夜听历史
2025-07-10 22:52:51
冢中枯骨,大器免成。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无聊短暂且荒诞的,随波逐流,为生存挣扎,为身份焦虑。三国时期,袁家四世三公,袁术作为家族嫡子,掌握了最精锐的兵马和最肥沃广大的土地。他看不上袁绍,更瞧不起曹操,觉得宦官之后,不足以论。他是东汉末世最早称帝,也最先灭亡的军阀,论出身谁都比不上他。可他在曹操眼里,就是一具“冢中枯骨”,曹操在袁术最强大的时候,就和身边人下了定论,袁术志大才疏,我早晚必擒之。
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的大乱世,人口由五六千万,在短短三十年内,锐减到不足八百万,白骨露野,十室九空,十不存一。“冢中枯骨”,就是形容那种大内卷,大淘汰时期,庸碌无常,必被淘汰的人,无论你是精英,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会被时代无情的甩下车。只有魏蜀吴等军阀势力和跟随他们的世家大族,在内卷中短暂胜出,直至天下皆归司马氏,晋朝建立,三国归于一统。
大器免成,指的是曹操,刘备,诸葛亮这样的人,曹刘在最弱小之际,就青梅煮酒论英雄,清醒明白对方是会在内卷中最终胜出的人,彼时曹操身处四战之地,南北皆强敌环绕,中原未平,北方袁绍虎视眈眈,而刘备则惨到连落脚点都没有。他们是如何做出推演并准确判断的?曹操的奸诈,刘备的隐忍,皆掩盖了他们的认知脑力,当群雄割据,大家都在牌桌上时,认知脑力的比拼,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胜负。曹操灭袁术,平袁绍,统一北方之际,大军南下,刘备则在南阳草庐中觅得诸葛孔明,设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推演,提前几十年就预知了未来的格局势力。
世间有这么两种人,一种我称为“冢中枯骨”,他们被社会规训,被规则束缚,一生都在按预设的剧本走,他们永远不明白自己在追逐什么,只是被时势推着走,他们推演不了未来,也把握不了局势,即使当时手握强权或者资源,也依然只是庸碌之辈。另一种我称为“大器免成”,他们自小就有强大的心力,他们不会被社会规训,能看清系统的把戏,甚至能反过来去改造体系,这种认知脑力,不是后天养成的,而是先天即如此。“大器免成”的人,一眼就可以看透“冢中枯骨”的命运走向,短短几十年的他们会做什么,能怎么做,都在一个框架内,被反复推演几百次。
当下也是如此,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常人认为都是时势造英雄,觉得没有这个英雄,也会有那个英雄出头,果真是如此?我后来想明白了,其实是英雄造时势,每个历史阶段,都必须出几个天才伟人,去推动社会发展,去改造时势,如果这样的人没出来,时势也只会停滞和固化,不会有所改变。当下多的是“冢中枯骨”,你不能指望他们变成“大器免成”,只能等他们逐步被时势淘汰,才可迎来万象更新。
“大器免成”的另一个涵义是,要对“冢中枯骨”祛魅,那些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无论他们在被淘汰时期怎样挣扎,怎么不甘。你只需持续进化脑力认知,耐心等待即可。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