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北京中轴线上,一场关于时间的静默叙事正在展开。我与一位与我性情迥异的同行挚友(double lawyer)一起赴浪琴祖鲁时间百年之约。步履无声,却踏在历史与当下的交汇点上。
“浪琴”(Longines),这优雅之名,源自1867年瑞士圣耶米山谷的“Les Longines”——一片狭长草地。质朴的地名,孕育了飞翼沙漏的传奇,伟大常始于无名之地的沉淀。
展览选址中轴线,深具意味。这条贯穿古都的“时间脊梁”,丈量东方文明的秩序与永恒。而浪琴祖鲁时间的精髓,则根植于西方格林尼治的本初子午线。中轴如静水深流,子午线如星轨纵横,于此对话,是东西方对时间本质的两种深情凝望。
祖鲁腕表的双时区功能,尤似我与挚友的情谊。她理智娴静深刻沉稳,我感性明媚灵动热忱,真的,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生活轨迹如独立时针,分属不同“时区”,却因信任的“动储”与理解的“摆轮”,始终遥相辉映。1925年浪琴赋予腕表“分而不离”的智慧,恰是情谊真谛:各自精彩,心向同频。
世界如分处半球。然真挚默契,足以消弭阻隔,清晰感知彼此世界的晨昏。时间奔涌,中轴见证沧桑,浪琴铭刻分秒。而深厚情谊,自能在流转时空里,筑成安稳宇宙,如恒久转动的飞翼沙漏——优雅永恒。
离开展厅,中轴线在日光下延伸。浪琴,始于瑞士山谷的地名;情谊,生于心灵的共鸣。共享对时光的珍重与守望,便是我们锚定的,永恒的“本初子午线”。
PS:浪琴“祖鲁时间1925体验展”已于7月6日结束,希望大家可以记得这个美丽的名字,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中轴线邮局和咖啡馆以及餐厅/露台都在,离鼓楼百米而已,导航“观中”即可。露台很出片,夕阳非常美,喜欢逛胡同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嘻嘻]
看展拍照看展打卡展览跑了才懂得[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