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在澳大利亚探险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食物:吃了后饱腹感很强,无论吃多少都不会胖,反而还会变瘦。然而,没过多久,探险队的成员就陆续出现问题。 1860年8月20日,一支由亚瑟·伯克和威廉·约翰·威尔斯带领的英国探险队从墨尔本出发,雄心勃勃地要穿越澳大利亚内陆,打通一条南北通道。这支队伍不是随便凑合的,装备精良,带了骆驼和一大堆物资,准备充分得不得了。可澳大利亚内陆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地方干得要命,热得要死,补给用着用着就见底了,队员们饿得前胸贴后背,走路都打晃。 就在这时候,他们在库珀河附近碰上了Yandruwandha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挺好心,看他们饿成这样,给了他们一种叫nardoo的食物。这玩意儿是用一种蕨类植物的孢子磨成的饼干,吃起来有点苦,但神奇的是,吃一点就觉得肚子饱了。探险队当时那个激动啊,觉得自己捡到宝了,饿了好几天终于有救了,赶紧采集、磨粉、烤制,忙得不亦乐乎。 刚开始,nardoo确实救急了。队员们吃完有力气了,觉得自己还能再走几百里,继续往前赶路。可没过几天,事情就不对劲了。大家开始觉得身上没劲儿,腿脚抽筋,走路像踩了棉花。伯克和威尔斯这两位领头的也好不到哪去,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脸色都变灰了。怎么回事?这食物不是救命的吗,怎么反倒把人吃垮了? 后来才搞清楚,nardoo这东西看着好,可它有个大坑。里面含有一种叫硫胺素酶的物质,这玩意儿专门破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少了,人就容易得脚气病,轻则腿软手抖,重则心脏都扛不住。可土著人为什么没事呢?因为他们有独门绝活——烘烤nardoo的时候能去掉这有害的东西。可探险队哪知道这些啊,他们直接拿来就吃,完全没整对方法。 时间来到1861年6月,情况越来越糟。伯克和威尔斯撑不住了,在返回营地的路上先后倒下,没能挺过去。整个队伍里,只有约翰·金运气好,靠着土著人的帮忙活了下来。这次探险本来是要创造历史的,结果搞成了个大悲剧,教训真是血淋淋的:遇到不认识的食物,别瞎吃,得悠着点。 其实想想,这事挺接地气的。咱们平时不也这样吗?看见啥好吃的就往嘴里塞,也不管有没有副作用。nardoo这事提醒咱们,自然界的东西没那么简单,有时候“神奇”背后藏着大麻烦。探险队要是早点琢磨琢磨,多跟土著人学两招,也不至于这么惨。 从科学角度看,维生素B1这东西可不能缺。它管着人体的能量代谢,神经系统也靠它撑着。nardoo破坏了B1,队员们自然就废了。脚气病在历史上不算罕见,以前航海的人吃不上新鲜菜也老得这病,可谁能想到,陆地上也有这种坑人的食物呢? 再说回探险队,他们也不是完全没脑子。出发时信心满满,计划得挺好,可大自然不跟你讲道理。内陆的环境把他们逼到绝境,nardoo成了最后一根稻草。结果呢,这根稻草没救命,反倒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这事听着玄乎,但真真切切发生了。 历史上,这次探险叫伯克-威尔斯探险,是澳大利亚有名的一次失败案例。出发时19个人,最后就剩一个活着回来,惨得没法说。可这失败也不是没意义,至少后人学聪明了,知道野外求生不能光靠运气,得有点真本事。 再多聊两句,nardoo这东西其实不光澳大利亚有,类似的植物在别的地方也能找到。土著人能吃得没事,靠的是几代人传下来的经验。探险队不懂这些,吃了个大亏。这也说明,知识这东西有时候真能救命,啥都不懂就硬闯,太危险了。 总的来说,这次探险的故事挺有嚼头。既有冒险的刺激,又有科学的教训,还让人觉得挺真实。咱们现代人听着都觉得后怕,要是换成你我,饿急了会不会也拿nardoo当救命饭?结果估计也好不到哪去。自然界这本书不好读,翻错了页就得付出代价。
1860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在澳大利亚探险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食物:吃了后饱腹感很
潮女炫风尚
2025-07-06 21:32: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