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1位老部下提着大包小包,来探望副总长陈赓大将。一问,老部下

漫步红尘之路 2025-07-06 10:11:50

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1位老部下提着大包小包,来探望副总长陈赓大将。一问,老部下才吞吞吐吐讲:“我犯了生活作风问题,即将被调去边疆,求首长说说情。”陈副总长当即批评:“不思悔改,滚出我家。” 老将军严于律己,不仅对家人亲属,甚至对老部下,都是要求严格。1次,老家的弟弟(同族)特意进京,来看望副总长陈赓大将。一见面,弟弟就讲:“哥,县里建设急需钢材,派我来见您,给县里求个条子。” 陈赓大将一听这话,脸马上沉了下来。他把弟弟带到院子里,指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说:“当年我背井离乡去闹革命,临走前在这棵树下发过誓,绝不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家人谋半点私利。这棵树都看着我长大,你要是不信,它能替我作证。”弟弟一时哑口无言,可又觉得县里建设是真的缺材料,他小声嘟囔:“哥,这又不是给我自己,是为了家乡建设,您就帮帮忙吧。” 陈赓大将叹了口气,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我理解你的心情,也想帮家乡发展。可这事儿我不能插手,要是我开了这个口子,那我这副总长还怎么当?我一开口,别人就会说这是陈赓大将特意关照的,以后大家都来找我打招呼,那规矩不就乱套了?再说,我帮了你这一次,以后要是有人拿这个来攻击我们,说我们陈家以权谋私,那我怎么向组织交代?” 弟弟沉默了一会儿,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这个要求确实让哥哥为难了。陈赓大将接着说:“不过,你先别灰心。国家正在大力建设,各地都需要物资,我会通过正常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你们县里的困难,让他们按照规定来审批。这样既不违规,又能真正解决问题,你觉得怎么样?” 弟弟听了,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但又觉得哥哥说得有道理,只能先回去了。陈赓大将送走弟弟后,却是一点都没闲着。他马上给负责物资调配的部门打了电话,详细地说明了家乡的情况。他还专门写了一封信,里面没有求情的话,只有家乡建设的实际需求,让相关部门按照规定来处理。 没过多久,一批钢材按照正常的审批流程,拨给了他们县。虽然过程比直接找陈赓大将帮忙要繁琐得多,可大家都心服口服,知道这是通过正当途径争取来的。 这件事在老家传开后,乡亲们对陈赓大将更加敬佩。他没有因为亲情而破坏规矩,却也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家乡。他的铁面无私,是为了守护更大的公平;他的温情,是藏在规矩背后,为家乡默默地付出。他让我们看到,一位将军的品格,不是简单的冷酷或热情,而是在原则面前的坚守,和在原则之内的关怀。 陈赓大将的这种作风,在那个年代,其实是很值得深思的。那时候,很多人刚开始接触权力,有些人就想着怎么利用它去照顾自己人,可陈赓大将却像一座灯塔,提醒着大家,权力不是私器,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他的故事,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人们心里,让大家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有担当的领导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62

评论列表

无名

无名

2
2025-07-06 18:06

AI跑题了

猜你喜欢

漫步红尘之路

漫步红尘之路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