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计就计,3万吨豆粕将入华,特朗普态度已变,欧盟比美还急。我方将计就计购入三

情感励志故事 2025-07-04 20:57:37

中国将计就计,3万吨豆粕将入华,特朗普态度已变,欧盟比美还急。我方将计就计购入三万吨的豆粕入我国,岂料特朗普的态度开始转变?而欧盟国家甚至比美国还要更加着急? 自特朗普上任后,关税大棒再次挥舞,中国大豆进口商不得不加速寻找替代方案,过去中国豆粕供应主要依赖巴西和美国的进口大豆压榨,但2025年5月的海关数据显示,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量同比激增37.5%,创下2005年以来的单月新高。 这种战略调整背后,是中国在贸易博弈中展现的智慧,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布局。 阿根廷的豆粕就这样进入了视线,2025年6月,中国企业终于迈出试探性一步,这笔3万吨的订单,单价360美元/吨,9月将运抵广东港口。 而这笔看似不大的交易量,却传递出明确的信号:中国正在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最坐不住的当属美国,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4/2025年度美国对中国的豆粕净销售和装船量均为零。这意味着在豆粕领域,美国已完全失去中国市场。 更让特朗普政府焦虑的是,中国在其他农产品领域的进口多元化也在加速,液化天然气、石油、肉类等产品的采购清单上,美国份额正被其他国家蚕食,为了缓解压力,特朗普在6月与中国领导人的通话中释放缓和信号,甚至恢复了此前暂停的乙烷出口业务。 这种态度转变,被外界解读为对中国战略调整的无奈回应。 相比之下,欧盟的反应更为激烈,就在中国与阿根廷敲定豆粕订单的同时,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生物柴油征收最高35.6%的反倾销税,表面上看这是贸易保护措施,实则暴露出欧盟对中国市场的担忧。 作为全球第二大豆粕进口地区,欧盟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如果中国持续扩大从南美国家的豆粕进口,欧盟豆粕出口商可能面临更严峻的竞争。更关键的是,欧盟生物柴油产业与大豆压榨密切相关,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同时,也在间接影响自身豆粕产能的市场拓展。 这场贸易博弈的背后,是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深度重构,中国通过“将计就计”的策略,不仅保障了国内饲料原料的稳定供应,更在国际谈判中赢得了主动。 当阿根廷豆粕的货轮在南大西洋上航行时,它承载的不仅是3万吨货物,更是一个信号,任何试图通过贸易制裁施压的行为,都可能促使中国更快地找到替代方案。 特朗普政府或许没有想到,原本用来施压的关税大棒,反而加速了中国供应链的多元化进程,而欧盟在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在无意中暴露了自身市场的脆弱性,这场由3万吨豆粕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改写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规则。

0 阅读:0
情感励志故事

情感励志故事

情感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