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张国立拉着王刚去找李保田说:“咱们三个组团拍戏,肯定火。”李保田却摆摆手:“戏都拍完了,我不玩了。” 李保田这个在中国影视圈中以精湛演技和强烈个人风格而著称的演员,往往以一颗直率且坚持自我的心为观众和同行所知。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视剧市场蓬勃发展。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演员和作品。其中,张国立、王刚、李保田三位演技派演员合作的《宰相刘罗锅》,更是广受观众好评。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剧的诞生其实充满了戏剧性。当年,张国立找到李保田和王刚,信心满满地说:"咱们三个要是联手,准能红遍大江南北!"可李保田却摇摇头,婉拒了他的提议。尽管如此,张国立和王刚还是说服了李保田,三人最终携手合作,共同演绎了这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
《宰相刘罗锅》播出后反响热烈,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们对剧中三位主演的精湛演技赞不绝口,纷纷期待他们再度合作。眼看着这股"刘罗锅热"正劲,投资方自然不愿错过这个大好时机,立刻提出要拍摄续集。
对于续集的计划,张国立和王刚都表示赞同。他们认为,趁着《宰相刘罗锅》的余热未散,推出续集正是时候。况且,三人的默契配合已经形成,再度联手必将掀起又一波收视高潮。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李保田却再次表示了反对。
面对投资方和张国立、王刚的再三劝说,李保田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宰相刘罗锅》已经讲完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再拍续集无异于挖空心思编造情节,是在欺骗观众。"戏都拍完了,再出个续集,那就是骗观众的玩意儿。"李保田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张国立和王刚虽然理解李保田的顾虑,但也不愿就此放弃续集计划。在他们看来,观众的喜爱和支持是最大的动力,既然大家都期待着续集,那就应该想方设法满足观众的愿望。况且,续集也是对三人演技的又一次检验,他们有信心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然而,李保田的决定已定。作为一个有原则的演员,他认为应该对得起观众和自己的良心。与其为了利益而拍摄质量不高的续集,不如就此打住,让《宰相刘罗锅》成为一个经典。尽管张国立和王刚再三劝说,李保田还是婉言谢绝了续集邀约。
就这样,原本默契无间的"铁三角"出现了裂痕。虽然张国立和王刚对李保田的决定感到遗憾,但也不得不尊重他的选择。后来,张铁林加入了续集剧组,与张国立、王刚组成了新的"铁三角",延续了《宰相刘罗锅》的辉煌。而李保田,则渐渐淡出了影视圈,开始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这不仅仅是一次职业上的选择,更是李保田坚持自己价值观的体现。他并没有简单地接受《宰相刘罗锅》续集的提案。尽管其他两位演员张国立和王刚愿意继续参与制作,但李保田明确表示,对于这个剧本他无法再继续演下去,因为他认为这是对作品和观众的不负责任。他曾在访谈中直言:“有些人这辈子不可能再合作了”,这句话不仅仅是指与张国立和王刚的关系,更是对整个制作方不符合自己艺术标准的反思。
李保田的这一态度,虽然让他与曾经的合作伙伴和制作方产生了分歧,但也凸显了他对艺术的敬畏和对职业的尊重。最终,李保田退出了该剧的续集制作,而取而代之的是张铁林,这也标志着“铁三角”的分裂,并形成了新的“铁三角”组合。张国立、王刚和张铁林成为了之后长时间占据荧屏的“黄金组合”。这种转变,虽然是娱乐圈常见的更替,但也让李保田在许多观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李保田的职业态度不仅仅体现在选择角色时的坚持,甚至在自己参与拍摄的其他作品中也经常敢于发声,直言不讳。他在拍摄《钦差大臣》时,发现自己原本签约的30集电视剧被临时增至33集,导演和制作方对观众的不尊重让李保田感到无法接受。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少见的决定——将剧组告上了法庭。为了自己对观众的承诺,为了维护演艺行业的尊严,李保田付出了自己的行动,这无疑是一次对娱乐圈规则的挑战。
这种敢于为自己所信仰的事业发声的行为,使得李保田成为了一个在娱乐圈内少数敢于直言、坚守职业操守的演员。他并非为了追求个人名利而工作,而是将演绎每一个角色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确保角色不被忽视和伤害。李保田曾表示,“拍戏时,人再好说话,最后戏不行,那还是不行。”他的一生,也似乎是在这条原则的指引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职业选择。
李保田的坚持和直率让他成为了行业中的一个传奇,他不仅在荧幕上为观众带来了许多经典角色,更在背后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艺术追求奋斗。无论是剧本选择上的坚守,还是对娱乐圈不合规行为的反对,李保田的行为始终彰显着他对艺术的尊重和对观众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