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猛攻:再拿四个州把乌打成内陆国!美国变卦,马克龙致电普京 7月初,俄军宣布

快乐小鼠 2025-07-03 14:00:28

俄军猛攻:再拿四个州把乌打成内陆国!美国变卦,马克龙致电普京

7月初,俄军宣布“100%解放”卢甘斯克,这不仅是一场局部胜利,更像是一块拼图被完整按上——标志着普京在乌克兰的战略,从“特定区域控制”转向“全面结构重塑”。伴随而来的,是对乌克兰最后港口的合围、对北部边境的重新开辟、对其军工系统的系统性压制。而美国的态度,正在松动。 从顿巴斯到黑海,普京战略底牌翻开

拿下卢甘斯克,普京只用了三年时间,但他的终极目标,显然不止这四州。当前俄军已在赫尔松-尼古拉耶夫一线缓慢推进,且有迹象表明,俄军正在复制“先占、再设政权、最后征兵”的三步走模式。目标明确——彻底切断乌克兰对外的海上通道,使其变为一个“内陆国”。

敖德萨,是乌克兰最后的海港和对外经济命脉。黑海粮食通道一旦封锁,乌克兰的外汇收入将断崖式崩塌。当前,俄军正从赫尔松向西缓慢推进,结合无人机与高超音速导弹对南方工业区的持续压制,俄方意图不言自明:断其出海口,逼其屈服。

北线重开,乌克兰腹地告急

令人警惕的不只是南线的合围,而是俄军重新在苏梅方向投入主力兵团,配合哈尔科夫方向实施夹击。这是普京在战略上重新定义“缓冲区”的体现,已不再满足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而是要将战线向北拓展到边境以外,逼近第聂伯河以东的核心腹地。

乌军原本预计夏季主攻点在顿巴斯,没料到俄军在北线、南线同时发力。前线混乱之下,西尔斯基被迫调集最后5个预备旅驰援苏梅,试图构建新防线,但已是被动迎战。

美军援变卦,西方默契“去泽连斯基化”

更大的问题,是西方的态度开始变调。五角大楼近日叫停了原本承诺的6亿美元军援,理由是“库存紧张,优先保障本土防御需求”,这批援助本包括155毫米炮弹和爱国者拦截弹,是乌军最紧缺的防空物资。

这并非一次技术性延迟,而是政策信号的转向。在北约峰会期间,特朗普团队甚至未安排泽连斯基任何正式接触,爱国者3的承诺也悄然撤销。乌方如今不仅失去空中优势,连最基本的防空能力都岌岌可危。

背后逻辑其实很简单:泽连斯基对欧美的边际价值正在衰退。他无法赢下战场,无法稳定民意,也无法替西方打出一个可控、可谈判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去泽连斯基化”或许已是欧美内部的默认方向。

马克龙来电:法俄对话的真实内容

7月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致电普京。这通电话的官方口径是讨论伊朗核问题,但克里姆林宫发布的信息中,普京主动提出“新领土现实必须成为谈判前提”,并强调乌克兰必须永久中立化。

法媒称通话“进展顺利”,这已是罕见表述——表明欧洲主流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开始准备“政治着陆”。换句话说,法国已开始构思一个“能向国内交代的停火版本”,即便代价是承认俄罗斯对部分乌领土的事实控制。

欧洲的态度变化来自现实:美国在收手,自己独力支撑乌克兰不现实。而让战争在失控前封顶,需要的是外交铺垫,而不是再多几个“反攻新闻”。

战争模式升级,乌克兰“去工业化”进行中

俄军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也从“战场作战”转为“体系摧毁”。

从6月起,俄军空袭进入系统化阶段。不同于2022年冬季的电力枢纽打击,这轮攻击锁定的是军工与工业链本身。典型模式是:

无人机诱导乌军防空系统暴露;

“伊斯坎德尔”或“匕首”导弹清除防空阵地;

再由巡航导弹定点摧毁军工设施;

最后再以无人机群反复扰袭,阻断维修与补给。

战报显示,乌克兰军用工厂、农机设备、甚至电力变电站都遭到反复打击。这种“去工业化”配合地面推进,已经形成合力。对于依赖外援和出口粮食的乌克兰而言,这种破坏正在透支其战略韧性。 结语:普京不急,时间站在他这边

现在的俄乌战场,已不是谁快谁赢的问题,而是谁撑到最后。俄罗斯正以一个看似缓慢但实则系统性的节奏,重构乌克兰的地缘结构。敖德萨如果失守,乌克兰将彻底失去国家存在的经济基础。 这不是一次战争能决定的,而是一次长期区域博弈的分水岭。

而泽连斯基仍在赌一个转机——要么西方回心转意、要么俄内部出事。可惜,西方不再愿意陪他赌,俄内部也没有瓦解迹象。下一阶段,他面临的不是“保地”,而是“保政权”。

这盘棋,正在失去时间的一方,不是俄罗斯。

0 阅读:0
快乐小鼠

快乐小鼠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