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廖承志结束长征,到达陕北,拍了一张军装照片,寄给母亲,给母亲何香凝报平安,眼神坚毅,坚定信念,坚守信仰,留影,永恒的回忆! 这张军装照里的廖承志,颧骨还带着长征留下的清瘦,军装领口磨得发毛,可那双眼睛亮得像陕北的星星——你要是知道他走过的路,就懂这眼神里藏着多少故事。 他打小就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父亲廖仲恺被暗杀时,他才15岁,看着母亲何香凝把抚恤金全捐给了黄埔军校,抹着眼泪说:“妈,我长大了替爸爸接着干。” 这话不是随口说的,18岁他就偷偷跑到日本参加左翼活动,被驱逐回国时,兜里揣着的《共产党宣言》都被搜走了,他愣是凭着记忆把关键段落默写在烟盒纸上。 20岁那年,他在上海搞工人运动,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狱。狱警问他认不认错,他笑着晃了晃戴着手铐的手:“我爸妈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宁为玉碎’,你说我认不认?” 何香凝提着篮子去探监,隔着铁窗塞给他一双布鞋,鞋底纳着“坚持”两个字,他攥着布鞋在牢房里转圈,把牢门当成障碍物练折返跑——他说身体不能垮,革命还等着他出力呢。 长征这一路,更是把骨头都磨硬了。过草地时,他背着生病的小战士,青稞面吃完了就嚼草根,草根涩得舌头发麻,他还开玩笑:“这比监狱里的馊饭好吃。” 有天夜里宿营,他摸出贴身藏着的半张全家福,照片上母亲的头发已经有了白丝,他对着照片念叨:“妈,等我到了陕北,就给您报信。”这话在心里憋了一年多,直到1936年10月,脚踩在陕北的黄土地上,他才敢真正松口气。 拍那张军装照时,摄影师说“笑一个”,他却绷着嘴角。不是不想笑,是想起母亲收到信时可能掉眼泪——前几年他被捕的消息传到香港 何香凝当着记者的面砸了蒋介石送的花瓶,说“我儿死了也是条好汉”。他知道母亲的硬气,可更知道硬气背后的牵挂。 照片寄出去时,他在信封里夹了片陕北的红枫叶,背面写着“妈,这里的天很蓝,我很好”。 何香凝收到照片那天,正在给抗日伤兵缝棉衣。展开照片的手突然抖了一下,针扎破了手指也没察觉。 她把照片贴在梳妆台的镜子上,每天梳头时都要多看几眼,对着照片说:“承志啊,你爸要是看见你现在的样子,得笑醒喽。” 后来这张照片跟着她辗转香港、桂林,边角磨卷了就用浆糊粘好,始终没离开过身边。 有人说廖家的孩子生来就带着革命的烙印,可谁见过烙印背后的疼? 他少年丧父,青年入狱,长征路上九死一生,支撑他的哪只是信仰?还有母亲那句“你走的路,妈都懂”。这张军装照哪是普通的留影? 是一个儿子穿越烽火给母亲的承诺,是一个革命者在血与火里淬炼出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35年,主力红军刚刚抵达陕北,红25军支援的5000块银元很快花光了。危急关
【21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