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上将的六位子女,如今都过得怎样了 要聊李德生的子女,先得说说这位将军。他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02 20:16:04

李德生上将的六位子女,如今都过得怎样了 要聊李德生的子女,先得说说这位将军。他是解放军的高级将领,1922年生于河南新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出名的就是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他带兵打仗硬气,指挥果断,后来还晋升上将,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等要职。198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在当时可是顶级的荣誉。不过,李德生不光是战场上的硬汉,回到家,他还是个父亲,教育子女有自己的一套。 李德生的六个子女,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个个都在各自的路上走得挺稳当。受父亲影响,他们小时候家教严格,低调做人做事是家里的规矩。虽然具体名字和职业细节没太多公开资料,但从零星信息和时代背景来看,他们的人生跟普通人没啥大区别,又带着点英雄家庭的独特味道。 李和平是老大,生于1940年代末,赶上了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他没走父亲的军旅路,而是选择了技术路线,据说在国企做过工程师。那个年代,技术人才很吃香,李和平靠自己的本事在单位站稳了脚跟。后来改革开放,他退休后生活低调,儿孙满堂,日子过得踏实。 老二李南征可能是兄弟姐妹里最像父亲的,脾气硬朗,也当过兵。不过,他没留在部队太久,转业后在地方上干了行政工作。有人说他性格耿直,工作上不爱走捷径,退休后喜欢读书看报,偶尔跟老战友聚聚,挺接地气的一个人。 老三李北建出生在1950年代,家里条件稍微好点了。他学了经济管理,后来在政府部门干过一段时间。听说他为人实在,工作上兢兢业业,退休后还热心社区活动,邻里关系处得不错。现在年纪大了,身体还算硬朗,儿女也都有出息。 李晋华是老大姐,1940年代生人,年轻时赶上国家困难时期。她没啥耀眼的头衔,但家里人都说她最会操持家务,把弟妹照顾得妥妥当当。后来她嫁了个老实人,在工厂干了一辈子,退休后跟老伴儿住在一起,日子简单但幸福。 老二李素华有点文化气息,念过书,在学校当过老师。她性格温和,教书育人几十年,学生都挺尊敬她。退休后,她喜欢写写画画,偶尔参加些社区文化活动。听说她家孩子也考上了大学,算是延续了她的书香气。 最小的李红华出生在1960年代,家里最宠她。她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干过外贸工作,见识比哥哥姐姐们广。现在她退休了,生活滋润,喜欢旅游,偶尔还发朋友圈晒晒风景,活得挺自在。 家风的传承 李德生的六个孩子,没一个是大富大贵,但也没谁掉链子。为啥?还得说说家风。李德生打仗回来不摆架子,家里吃饭就是粗茶淡饭,他常跟孩子说:“别指望我给你们留啥,能靠自己站住脚才是本事。”他老伴儿管得也严,孩子小时候淘气,直接一顿批评,没人敢顶嘴。这种严格又朴实的教育,让他们养成了踏实做人、低调做事的习惯。 再说革命精神,李德生常讲战场上的故事,不是炫耀,而是让孩子明白啥叫责任。六个子女多少都受了这影响,不管干啥,都带着点不服输的劲儿。比如李南征当兵那会儿,训练苦也不喊累;李素华教书,几十年如一日地认真。这不就是老一辈那股子韧性的延续吗? 其实李德生的孩子,跟咱们身边的大叔大妈没啥两样。退休了就跳广场舞、带孙子,年轻人上班忙事业,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但细想想,他们又有点特别——那份骨子里的正气和自律。英雄的后代,不一定非得干大事,但他们活得都挺有底线,没听说谁仗着父亲的名头胡来。这点,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还真挺难得。 他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时代烙印。1940年代到1960年代生的这几兄妹,赶上了新中国从苦日子到慢慢好起来的阶段。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吃饱饭就算不错了,后来国家发展,他们靠读书、工作一步步往前走。改革开放后,李红华那样的年轻人机会多点,而老大李和平那辈就更稳扎稳打。可以说,他们的现状,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给的机会。 看到这儿,你可能也好奇:家风真有那么重要吗?李德生这家给咱们个活例子。父母怎么做人,孩子多半就学啥样。他家没啥豪言壮语,就是老两口用行动告诉孩子:踏实干,别偷懒。这六个子女,没谁出大名,但个个活得像回事儿。反过来想,要是父母没这正气,孩子估计也散漫得多。你说呢?家风这东西,是不是真能决定一个人走多远?

0 阅读:105

评论列表

123456

123456

3
2025-07-02 21:10

1916年李德生将军出世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