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十万清军,怎么就吞掉了6000万人口的大明王朝?黄宗羲后半生都在琢磨这个扎心

夜微凉初夏风 2025-07-02 17:46:08

区区十万清军,怎么就吞掉了6000万人口的大明王朝?黄宗羲后半生都在琢磨这个扎心问题。当他翻烂史书、看透历朝赋税账本,一个让人心惊的真相浮出水面——每次朝廷高喊改革,农民肩上的担子反而越压越沉。 这就是震碎认知的"黄宗羲定律"。汉朝算赋、唐朝两税法、明朝一条鞭法...听起来都是利民新政,可到头来,百姓交的税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朝廷拆东墙补西墙,看似简化税制,实则不断创造新的征收名目,最后苦的还是种地的老百姓。 黄宗羲摸到了病根:只要天下是皇帝一家一姓的私产,所有改革都是治标不治本。他大胆提出改"家天下"为"公天下",可在皇权至上的时代,这无异于在铁板上凿洞。这个超前两百年的呐喊,终究没能撼动封建王朝的根基,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一把审视历史的锋利标尺。 PS:明朝官方最后一次人口统计是在1620年,统计结果为5165万人。但当时存在大量流民、隐瞒人口等情况,实际人口应远高于此。

1 阅读:3047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47

用户11xxx47

50
2025-07-06 18:28

什么税赋高,真的乱说一通!明朝规定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以免税,故而地主都把田地挂到有功名读书人的名下,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到了明朝末年,土地越多越集中在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可供纳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少,国库入不敷出,魏忠贤就开征工商税填补国库空虚。本来已初见成效,但崇祯上台后,把魏忠贤砍了,工商税停止收取,所有税收压到没有挂到有功名读书人名下的土地上,才显得赋税高。不看前因后果,一叶障目就乱发谬论,实在可笑!

锦心绣口 回复 用户11xxx47 07-30 14:52
你先把之前的评论删除,然后再来狗叫行不?宗亲两个字是你写的吧,到头来就楞看不见了?

用户11xxx47 回复 07-22 22:16
宁王是直系亲属,已经封王,不是外室。外室是指皇后及其亲属,他们把持朝政,祸乱朝庭,如吕雉、杨国忠、潘仁美、武则天、慈禧太后等,皇帝没有权力,变成扯线公仔。

胡萝卜

胡萝卜

27
2025-07-06 17:40

文官仕绅们不会让税收到自己头上的

其真

其真

20
2025-07-02 21:25

朱明的分封藩王是历朝历代绝无仅有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几乎不分封宗亲。汉朝推恩令+坐酬金讲封建已经打破,宋朝也几乎不分封宗亲。 皇帝这么搞官僚阶层有样学样,也明里暗里照顾自己人,科举沦为师生团亲友团。 最终明朝的统治阶层是历朝历代里面智力水平最底下的。

生命 回复 07-06 09:21
近亲繁殖能好

汉末长歌

汉末长歌

9
2025-07-07 03:42

对种地的老百姓来说,满清虽然残暴,好歹能活。对黄宗羲之流的士大夫来说,满清收税居然收到读书人头上,残暴!

今夕 回复 不死鸟 07-11 15:50
你这满清哒子狗叫就能洗白了,狗就是狗,鞑子就是鞑子

不死鸟 回复 07-11 12:37
还大兴文字狱,大清的文字狱就没有冤枉的。扬州十日这种谣言,也就你这种滞胀相信,嘉定三屠别把锅甩到大清头上,其中之一明明是南明干的,而清军一方的刽子手李成栋后来叛清降明,直接被封王。

用户14xxx09

用户14xxx09

9
2025-07-06 23:47

有着东林党和晋商,外加吴三狗,江山硬是送给清了

锦心绣口 回复 07-30 14:54
我敢说你连晋商的走私路线还有众正盈朝在哪个时期都不知道。

重重滴

重重滴

9
2025-07-30 22:21

明朝自宣德后,民间早就乱了,卫所败坏,民间盗匪横行,我们祖先洪武16年从军征讨广东,就留守南海卫,4世祖在成化时官田早已被侵占,补贴也没有,但是还需服兵役去广西平叛,自己花钱买武器买粮食,走到广西就脱籍隐入山林了,6世祖时,直到王阳明出台了安民政策才重回祖地,建祠堂立家谱

我的号托管

我的号托管

7
2025-07-26 17:27

重文人,认为知识可以换钱,属于虚拟。大部分劳动成果输送给文人,属于浪费。文人们死性不改,加大税收,属于索取。

tiger

tiger

7
2025-08-04 14:57

东林党名为清流,实际就是利益集团。

用户17xxx87

用户17xxx87

4
2025-07-21 20:38

口罩说

皓子

皓子

3
2025-07-09 01:42

/垃圾大明

赳赳老秦 回复 08-01 04:00
垃圾满清

境·界

境·界

2
2025-07-27 10:41

读书人和皇族都是问题

夜微凉初夏风

夜微凉初夏风

夜微凉初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