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移走,它真的太可怕了!我们一起投票把它否决掉!”2014年在南开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为何一位诗人突然提出要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给移走? 2014年,南开大学的一场讲座在不经意间成为舆论的风暴眼,讲台上站着的是著名诗人席慕蓉,她在文学界以细腻婉约、热爱自然著称。 她在满堂学子面前抛出了一句出乎意料的话:“一定要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移走,它真的太可怕了!我们一起投票把它否决掉!” 这句话犹如投下一颗巨石,砸在无数听众和后续网友的心湖上,激起层层波澜,曾经被视作精神灯塔、激励一代代少年向上的故事,竟被诗人如此直白地质疑,它到底“可怕”在哪? 在大众认知中,《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愚公一家为了改变出行受阻的困境,发誓要挖平家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种明知艰难却矢志不渝的精神,被后人传诵不衰。 而席慕蓉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她看到的不是单纯的坚持和毅力,而是一种对自然的无畏挑战,一种以人力强行改变山川河流的思想。 她担忧,这样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传递出的信息,可能会误导孩子们,让他们以为只要目标正当,便可无视自然规律,无所顾忌地去征服、去开采、去改变。 在她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毅力的童话,而是一种潜藏的生态隐患,尤其是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类正为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付出代价,从席慕蓉的文化背景出发,这种敏感也并不难理解。 她出生于大陆,却在台湾成长,并长期受到游牧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熏陶,她从小听惯了草原上的长生天故事,那些故事讲的是顺应天意、敬畏山河,而不是挥锄头与大山对抗,在这样的文化基因影响下,她很难对“愚公挖山”这种改造自然的行为完全认同。 不少人听到这番观点时第一反应是震惊乃至愤怒,因为在他们心里,愚公移山象征着中国人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力量,从抗战时期毛主席借用愚公的形象鼓励全国人民,到改革开放时代面对困难时的自励口号,这个故事早已超越了寓言本身,成为一种精神符号。 但也正因如此,席慕蓉的质疑更让人深思:同一个故事,为什么在不同的目光下竟呈现出如此巨大的反差?有人看见永不言弃,有人却看到对大自然的凌驾和冒犯。 事实证明,这种反差并非空穴来风,现代社会里,我们确实亲历过愚公精神的荣耀,也见证过因开发无度带来的灾难,修建高铁穿越崇山峻岭,打通大山让交通便利,这无疑是现代愚公精神的胜利,但山体滑坡、土地沙化、生态失衡的惨剧同样令人心惊。 当年课本里从未交代愚公移山的土石方都倾倒何处,也未提及是否会堵塞水道、改变水流、引发灾害,而今天的小学生,已经从环保课堂上学会了垃圾分类、节约资源,却仍在学习“锲而不舍移平大山”的故事,这是否与时代价值观产生了某种错位? 争论的核心,并不在于《愚公移山》该不该被从课本中移除,而在于我们是否需要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理解这些古老的故事,不同年代的人,总会带着自己的时代滤镜去解读同样的文化符号。 有人从故事中读出坚持不懈的力量,有人从中读到对环境破坏的隐忧,传统寓言历经千年,文化价值自然不能简单取舍,但如何让它在当代教育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却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席慕蓉:诗歌拯救了我孤寂的学生时代
“一定要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移走,它真的太可怕了!我们一起投票把它否决掉!”2
小娱侃圈
2025-07-02 14:29:07
0
阅读:1223
用户16xxx87
作者脑子也是进水的一个,没有现代化,走上原始社会大自然也就没有了自然灾害吗?不要认为诗人就伟大,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只是在他的专业厉害。对于其他的东西,他可能思维还真不如正常人。诗人的伟大就是让人类不吃不喝,不要和大自然对抗。人类空空来到地球。就是要和大自然争夺资源。就是来改变世界。记住人类生活在丛林法则之中。不是理想主义。
用户10xxx93
我是50后,从小就熟读老三篇,熟读愚公移山,但是只是觉得是一种精神吧,不把它当真!
大牛
文奸
用户10xxx00
当年愚公把石头倒进东海,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用户10xxx73
都什么年代了还拿现在的标准去对标上古时代的原始社会,就这也叫诗人?她的远方被诗带进牛圈里面去了吧
用户10xxx91
一个傻逼
磁航
现在写文章是不是都这样前面说一堆废话
老乐
愚公移山是篇蠢文章。
一手
这愚公移山怎么啦?不是很好的教育下一代要有愚公精神吗?哪里有错了课文
用户10xxx67
一个傻B,鉴定完毕。它以为它是谁?不知自己几斤几两,飘了!
刘桂武
这是西方言论,我们必须愚公移山
笑傲人生
现在的基建不就是平山填海吗?所以信念要坚定不移,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别无尘
偏激、无聊,农夫和蛇的故事,是不是要把蛇除掉。你也别吃饭了,饿着吧,因为你吃饭最后拉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