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暴增,但是为何没有选择灭六国,而是去打小怪兽一样的巴蜀。

摔摔说史 2025-07-02 12:55:16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暴增,但是为何没有选择灭六国,而是去打小怪兽一样的巴蜀。

一方面,山东六国中还有搞不定的。 当时之秦国已是耕战一体的强国,实力足以碾压山东六国任何一家。但加起来就很难说了。 齐国实力处于上升期,已取代魏国而成为第一强国。赵韩燕三国,实力尚在,并未病入膏肓。魏国上层虽庸,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实力仍不可小觑。

秦军东出,必然深入敌境,这几家一旦联手,就成孤军之势,结局难料!

另一方面,也是最核心的:秦国内治尚有诸多难事。

人口不足以筹备大军,粮食基础也不够维持长期征战。就人口而言,当时秦国人口大体在八百万左右,青壮年不过七八十万。按战国一贯的三丁抽一法,可成军二十余万。

但实际秦国抽不了这么多兵。因为西北郡县改革不到位,抽不了,且要防备戎狄偷袭;南部山区人口稀少,且分散,不利于征兵;人口多的河西地区,因为刚收复,亟待恢复民生,也不足以抽兵。

唯有关中腹地可以大量聚兵,但总数不过四百五,能抽最多不到十万兵。难以对山东形成绝对优势。

那么为何选择巴蜀?原因很简单,他们就是小怪兽!

战国时代的巴蜀,就是今天的成渝核心区,不是大四川,更不是大西南!当时巴国、蜀国的实力跟战国七大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说灭就灭了。

就实力而言,楚国也有实力灭巴蜀,其有水陆共进的条件,但其注意力一直在中原,所以失去了吞并巴蜀这块广阔腹地的战略机会。之后想来,恐怕肠子都要悔青。

秦国占巴蜀,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其一,粮食问题解决了。《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记载:“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巴蜀之于秦国,其意义不次于抗战时的四川之于全国,只要巴蜀在,就无后顾之忧。

其二,对楚国处于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秦国能够直接通过巴蜀顺着长江顺流而下,绕到楚国的大后方,给予楚国沉重的打击。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就地缘政治而言,秦国至此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地理条件。而这个地理上的天资,全天下只有秦国和楚国有。

所以,司马错奇袭巴蜀而不是东出函谷关的战略谋划,对秦国的战略意义不亚于商鞅变法!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摔摔说史

摔摔说史

许多奇迹只要相信就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