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真要来中国了,特意帮中国说好话,但中方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谁能想到,2025年最魔幻的外交大戏即将上演,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带着马斯克、黄仁勋等30多位商业巨头飞往北京,还可能和普京同框观看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这可不是网络段子,而是日媒《日经亚洲》曝出的猛料:美国官员正紧锣密鼓制定访华计划,时间点直指9月阅兵前后。 更戏剧的是,曾扬言“对华加税100%”的特朗普,最近竟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为中国“辩护”,直言“中国没有错,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这场看似突兀的“变脸”背后,是一场关乎稀土、科技与全球权力的精准博弈。 特朗普的访华阵容堪称“美国经济全明星”,特斯拉、英伟达、波音等企业CEO均在列,规模堪比他5月中东之行签下2万亿美元大单时的阵容。 但这次的目标很明确:稀土和技术。6月底,中美刚签署一份“补充谅解协议”,中国同意加快对美民用稀土出口审批,美国则松绑部分AI芯片和航空发动机技术限制。 这份有效期仅6个月的临时协议,暴露了美国的软肋,其83.7%的稀土依赖中国,军工领域的中重稀土更是97%卡在中国手里,福特、通用等车企因稀土断供日均损失2.3亿美元,逼得特朗普不得不低头。 而特朗普的算盘远不止于此,美国商务部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5%,进口成本却因关税飙升37.9%。面对支持率跌至历史低点的窘境,他急需一场外交胜利转移矛盾。 若能复制中东行的“交易奇迹”,用中国市场稳住国内经济,甚至借阅兵舞台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无疑是一箭双雕。 9月3日的北京阅兵,早已被外媒视为“2025年最重磅外交秀场”,普京确认出席,若特朗普加入,将是冷战结束后中美俄领导人首次在非国际会议场合同框,中国外交部回应“以官方通报为准”的留白,让日媒嗅到特殊信号,日本共同社甚至用“外交地震”形容这一可能性,担忧美国传统盟友平衡被打破。 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特朗普团队筹备访华时“未征询日方意见”,与他过去动辄安抚盟友的风格大相径庭。 更微妙的是,特朗普近期突然对日本发难,称其“占尽美国便宜”,却对中国频频释放善意,这种“弃日亲中”的转向,或许正是谈判策略,毕竟日本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替代项目芒廷帕斯矿,但产能远水难解近渴。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教科书级的资源战略,最新协议中,稀土出口被严格限定于民用领域,军用稀土仍遭绝对封锁;每张许可证有效期6个月,且需企业提交终端用户信息。 这种“开闸但握紧阀门”的做法,既缓解了美国车企的燃眉之急,又确保了中国随时可调整筹码,正如中国社科院专家所言:“稀土已从资源变成规则工具,谈判的底层逻辑变了。” 美国的被动不止于此,为争取更多筹码,特朗普政府甚至搬出“稀土换技术”的临时方案,同意对华出口部分C919飞机零部件和半导体设计软件。 但中国商务部明确强调“国家安全优先”,暗示不会无条件让步,这种不对等妥协,恰恰印证了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坦白:“协议是中国先给稀土,美国再取消限制。” 若特朗普真现身北京阅兵观礼台,全球地缘格局将迎来历史性一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分析,普京此行可能推动中俄能源与军工合作升级;而特朗普若同时在场,三国哪怕礼节性握手,都会让欧洲和日韩彻夜难眠。 但北京不会轻易送上“外交礼包”。中国人民大学专家王文指出,特朗普的善变是出了名的,2019年中美达成贸易协议后,他转头就制裁华为;这次刚签稀土协议,美国财长仍坚称“不会放宽AI芯片封锁”。 或许正因如此,中国在协议中埋下“追踪机制”:一旦美国违约,稀土阀门随时关闭。 (本文综合自《日经亚洲》、新华社、中国商务部声明、美国商务部报告等权威信源)
美国主动放出消息,看来有希望了!特朗普的幕僚、白宫人员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未收
【11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