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惊险通过,万斯一锤定音,美国穷人又倒霉了? 美国参议院昨夜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对决,副总统万斯在50:50的僵局中投下决定性一票,使得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以51:50的微弱优势获得通过。 这场投票不仅决定了美国未来十年的财政走向,更将直接影响数千万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测算,该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内使美国债务增加3.8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公民背负约1。2万美元的额外债务。 法案中最具争议的部分是其税收政策调整,耶鲁大学预算政策实验室的分析显示,收入最低的20%家庭平均每年将减少700美元收入,而收入最高的20%家庭则平均增加5700美元收入。 这种明显的“劫贫济富”效应引发了广泛批评,《纽约时报》直接将其称为“美国现代史上最不平等的税收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还将医疗补助计划削减了近万亿美元,预计将导致5400万低收入者面临医保覆盖范围缩小的风险。 在制造业回流方面,法案确实包含了一些激励措施,美国商会的数据表明,制造业企业将获得约300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但前提是必须将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不过经济学家普遍质疑这种政策的长期效果,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指出,过去类似的产业政策往往收效甚微,而且成本效益比极低。 更令人担忧的是,法案中关于债务上限的调整可能会给未来埋下隐患,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警告说这种短期刺激可能加剧长期财政风险。 法案通过后立即在硅谷引发强烈反弹,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文抨击这一政策,他特别反对法案中取消新能源汽车税收抵免的条款,这直接影响到特斯拉等电动车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这项税收抵免原本每年能为新能源行业带来约120亿美元的补贴,马斯克甚至威胁要组建新的政治力量来对抗两党在能源政策上的共识,虽然这种表态更多被视为一种政治姿态。 法案中一些技术性条款也引发了专业质疑,国会预算办公室在评估报告中指出,法案宣称的“赤字削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手段。 例如将部分支出项目推迟到下一个十年,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期内改善账面数字,但实际财政负担并未减轻,更令人费解的是,法案在削减社会福利的同时,却将遗产税免税额提高了一倍,这一变化将使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平均每年少缴税约50万美元。 政治分析人士注意到,法案的通过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三位共和党参议员在最后时刻改变立场,险些导致法案流产,这种党内分歧反映了共和党内部在财政政策上的深刻矛盾,《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指出,部分温和派共和党人担心这种极端减税政策会损害党的长期形象。 而民主党方面则迅速将此事作为中期选举的重要议题,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表示将全力阻止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 法案对普通美国人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根据劳工统计局的数据,食品券领取标准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约800万低收入者。 一位来自俄亥俄州的单亲母亲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新规实施后她每月将减少约200美元的食品补助,这相当于她家食品支出的三分之一。 类似的故事正在全美各地上演,社会福利机构报告称咨询食品援助和医疗补助的人数在法案通过后激增了40% 法案的后续发展仍然存在变数,虽然参议院已经通过,但根据立法程序还需要送回众议院进行最终表决,众议院议长约翰逊表示将尽快安排投票,但考虑到众议院共和党仅占微弱多数,任何几位议员的反对都可能导致法案流产,政治观察家认为,未来两周将是决定法案命运的关键期,特朗普政府正在全力游说持观望态度的议员。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场立法博弈反映了美国政治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两党在财政政策上的极端对立,使得任何重大改革都难以获得广泛共识。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诺兰的研究表明,这种极化现象在过去二十年不断加剧,导致立法过程越来越依赖党派路线投票,而普通选民则在这种政治角力中日益感到无力,最新民调显示近60%的美国人对两党都持负面看法。 更现实的可能是,短期内确实会出现经济增长加速,但长期来看财政赤字扩大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警告,这种财政刺激可能迫使美联储维持更高利率更长时间。 社会影响方面同样令人忧虑,美国医学会发表声明反对法案中削减医疗补助的条款,认为这将导致本就脆弱的基层医疗体系进一步恶化。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小型医院可能因此面临倒闭风险,与此同时教师工会也抗议教育经费的削减,全国教育协会估计这将使公立学校平均每个教室减少约2000美元的经费。 随着法案进入最后立法程序,各方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利益集团的政治献金创下新高,根据响应性政治中心的数据,仅过去一个月相关游说支出就达到创纪录的3.2亿美元。 这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进一步加深了民众对政治体制的不信任感,最新民调显示高达72%的美国人认为国会主要为大企业服务而非普通民众。
“大而美法案”惊险通过,万斯一锤定音,美国穷人又倒霉了? 美国参议院昨夜上演了
文史充点站
2025-07-02 11:43:44
0
阅读:244
竹叶飘飘
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