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和特朗普翻脸,能组新党挑战两党制吗?或是“取死之道”。 2025年的美国政坛再次上演戏剧性一幕,埃隆·马斯克与唐纳德·特朗普的短暂和解宣告破裂。这一次,双方矛盾的焦点仍是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毫不留情地抨击该法案,甚至将共和党戏称为“猪党”,认为这一政策将导致美国债务上限飙升至5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政府的标志性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大规模减税“让美国再次伟大”,但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分析,该法案在十年内将使联邦赤字增加3.3万亿美元。 更引发争议的是,法案大幅削减了医疗补助等社会福利项目,同时为高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税收优惠,《华盛顿邮报》指出,这一政策组合被批评为“劫贫济富”的典型代表。 马斯克的愤怒并非没有来由,作为特斯拉和SpaceX的掌门人,他直言该法案将摧毁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他在X平台上用“无法忍受、规模庞大、荒唐可笑、令人作呕”等激烈词汇表达不满,值得注意的是,法案中取消电动车补贴的条款直接冲击了特斯拉的核心业务,《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这一变动可能导致特斯拉股价进一步下跌。 这场冲突标志着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的彻底破裂,就在几个月前,马斯克还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不仅提供巨额政治献金,还曾出任政府效率部顾问,但如今双方已从盟友变为对手,特朗普在最近的集会上反击称,马斯克的反对纯粹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并暗示如果失去政府补贴,这位亿万富翁可能“不得不回到南非”。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态度,马斯克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组建新政党。 他在6月初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支持成立代表“80%中间阶层”的“美国党”,然美国政治学者普遍认为,在现行选举制度下,第三政党想要突破两党垄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两党制的稳固性有其制度基础,自1856年以来,总统职位始终由民主党或共和党把持,在国会层面,参众两院98%的席位同样被这两大政党占据。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赢者通吃”选举制度意味着,即便新政党获得相当比例的普选票,也可能无法转化为实际的选举人票或国会席位。 组建新政党的程序障碍同样不容忽视,根据美国选举委员会的规定,新政党需要在50个州分别完成复杂的注册程序,累计收集超过2000万有效签名,《纽约时报》分析指出,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费力,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组织建设。 马斯克的政治抱负还面临选民基础的挑战,他设想中的“美国党”要同时吸引经济焦虑的中产阶级、厌恶党争的温和派和科技实用主义者,但政治分析师指出,这些群体在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分歧,很难形成稳定的政治联盟,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中间选民的政治立场呈现高度碎片化特征。 商业与政治的纠缠让局面更加复杂,特朗普政府已暗示可能重新审查SpaceX的国防合同,而民主党方面也对马斯克收购推特后的内容政策表示担忧,《金融时报》认为,这种来自两党的压力可能迫使马斯克重新评估其政治冒险的代价。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第三政党的命运往往昙花一现,1992年罗斯·佩罗创下的19%普选票纪录至今无人能破,但最终未能获得任何选举人票,更近的例子是2020年“前进党”的尝试,该党在投入数亿美元后仍以失败告终。 马斯克的挑战不仅来自外部,其内部团队也存在分歧,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董事会部分成员对CEO涉足政治持保留态度,担心这可能影响公司经营,《福布斯》报道称,一些主要投资者已表达了对股价波动的忧虑。 这场政治风波的经济影响正在显现,特斯拉股价在法案争议期间下跌14%,市值蒸发约800亿美元。 与此同时,SpaceX的星链项目也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分析师认为,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持续影响马斯克旗下企业的市场表现。 美国政治生态的固化程度远超常人想象,两党不仅控制着选举机器,还通过选区划分、竞选资金规则等手段巩固优势,《经济学人》指出,这种结构性障碍使得任何第三势力都难以获得实质性突破。 马斯克的尝试虽然大胆,但现实挑战不容忽视,从商业巨头到政治领袖的转型充满变数,而美国政治体系的强大惯性更是不容小觑,这场由《大而美法案》引发的冲突,最终可能成为美国政治史上又一个第三政党梦想破灭的案例。 (本文综合参考了《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福布斯》《经济学人》等权威媒体的报)
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
【303评论】【2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