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明宣宗让侍卫把自己的叔叔:汉王朱高煦,用一个300斤重的大铜缸盖住,谁知朱

灵感之源的探寻者 2025-07-02 09:23:12

一天,明宣宗让侍卫把自己的叔叔:汉王朱高煦,用一个300斤重的大铜缸盖住,谁知朱高煦竟铆足劲把铜缸顶了起来,还想把铜缸砸向宣宗,宣宗忙命人在铜缸顶上堆满木炭,放火点燃,将铜缸烧得通红。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生于永乐初年,母亲是仁孝文皇后徐氏。他从小就长得高大威武,擅长骑马射箭,尤其在军事上很有天赋,跟他爹朱棣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靖难之役时,他跟着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有一次,朱棣被敌军围困,差点儿被活捉,朱高煦带着人马杀进去,硬是把老爹救了出来,军中都夸他勇猛。这让他在朱棣心中的分量很重,甚至一度被认为是接班人的热门人选。 到了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派他去云南当藩王。朱高煦一听就炸了,云南那地方又远又穷,去了跟发配没啥区别。他觉得自己比体弱多病的哥哥强多了,凭啥不是他当太子?于是他死活不去云南,赖在南京,私下招兵买马,还纵容手下抢掠地方,搞得民怨沸腾。他甚至派人杀了朝廷派来的官员徐野驴,摆明了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朱棣气得不行,直接把他抓起来锁了。幸亏朱高炽苦苦求情,朱棣才没杀他,改封到山东乐安(今山东惠民县)。 乐安虽然比云南近点,但还是个偏僻地方,朱高煦到了那儿,怨气更重了。他暗地里囤粮造兵器,准备伺机而动。朱高炽当了皇帝,没几个月就去世了,朱高煦觉得机会来了,派人去刺杀从南京赶回北京奔丧的朱瞻基。结果刺客没得手,朱瞻基顺利即位,成了明宣宗。宣宗对这个叔叔挺宽容,赏钱赏物,啥要求都尽量满足,想让他老实点。可朱高煦不领情,暗中派人到北京联络旧部,准备造反。 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在乐安扯旗造反,喊着要重演他爹的靖难之役。他派亲信枚青去北京拉拢旧部,结果刚到就被英国公张辅抓了。明宣宗得到消息,决定不再忍耐,亲自带兵去乐安。没想到大军几天就到了,朱高煦完全没准备好。他的手下见朝廷来势汹汹,很多人直接投降,压根儿不想替他卖命。朱高煦一看大势已去,只好派人送降书,表示愿意投降。 宣宗没直接杀他,把他押回北京,关在西安门内一个叫“逍遥宫”的地方。宣宗还挺厚道,多次去看望这个叔叔,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可朱高煦不买账,有一次宣宗去看他,他突然伸脚把宣宗绊倒在地。这下宣宗彻底怒了,命人抬来一个三百斤的铜缸,把朱高煦扣在里面,想让他老实点。谁知朱高煦力气大得惊人,硬是把铜缸顶了起来,还想砸向宣宗。侍卫赶紧把他按住,宣宗一气之下,命人在铜缸周围堆满木炭,点火烧了起来。铜缸被烧得通红,朱高煦就这样被活活烤死。 朱高煦一死,朝廷内外都震动了。那些还想着闹事的藩王,立马老实了,再没人敢轻举妄动。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埈等人被废为庶人,汉王府彻底没落。宣宗没赶尽杀绝,给他们留了点田宅,派人看着,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朝廷还下了诏书,警告所有藩王,谁敢再造反,绝不轻饶。从此,藩王们都夹着尾巴做人,明朝的江山稳了不少。 明宣宗在位十年,干了不少实事。他减免赋税,修水利,关心老百姓的日子,经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他的政策让国家经济稳中有升,百姓生活也好了不少,历史上把这段时间叫“仁宣之治”。

0 阅读: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