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冬,南天王陈济棠妻子去世,曾经的铁汉趴在妻子的棺材上痛哭,哭得都站不起来,后来他说:没有秀英,我陈济棠早不知道栽哪个阴沟里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民国时期的广东,流传着一个关于朱砂痣的传说,故事要从一位年轻的军官陈济棠说起,他生来掌心有朱砂印记,江湖术士曾断言,若能遇到带朱砂痣的女子结为连理,必定平步青云,陈济棠将这话记在心里,却不曾想,这个预言竟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应验了。 在广东高州,有个叫莫秀英的姑娘,出生时肚脐旁边就带着一颗拇指大的朱砂痣,可她的童年并不似这胎记般鲜艳,莫家日子清贫,重男轻女的老观念下,年幼的秀英被送去跟着外婆生活,还要学戏曲贴补家用。 命运对她并不友善,14岁那年,家里给她说了门亲事,对方是个地主家庭,但这段婚姻成了她生命中最大的伤痛,豪门深似海,她在婆家过得连丫鬟都不如,丈夫嗜赌成性,动辄对她拳脚相向,更糟的是,她迟迟未能生育,终究被休出门。 无处可去的莫秀英,只好重拾儿时学的戏曲技艺,她嗓音清亮,容貌秀美,很快在戏班里崭露头角,虽然台上风光,但她深知戏子身份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那些前来献殷勤的达官贵人,她一个都看不上眼。 直到遇见陈济棠,那时的陈不过是个普通连长,却为听她唱戏省吃俭用,连听半月之久,这份执着打动了莫秀英,但她心里始终有个结,她以为自己不能生育,不愿耽误对方,没想到陈济棠毫不在意,坚持要娶她过门。 1918年,莫秀英嫁给陈济棠做了侧室,奇妙的是,这个自认不育的女子,竟然接连得子,一个接一个的孩子降生,最后竟添了七个儿子四个女儿,而陈济棠的仕途也像开了挂,一路从连长升到营长、团长、旅长,直至独掌广东军政大权。 军中上下都说莫秀英是陈济棠的福星,但她可不是单纯的旺夫命,在陈济棠逐渐掌权后,她展现出高超的管理才能,有一次,军中管钱的副官卡她要钱,结果第二天就被免职了,这事看似她耍威风,实则是给陈济棠解了围,让手下军官们认清她能管钱的事实。 从此,这位当初的戏班女子,成了独当一面的军阀夫人,但她没有被权势迷住眼睛,而是开始琢磨着怎么经营广东这片热土,她常常提醒丈夫,老百姓过得好,他们的富贵才能长久,在她的建议下,陈济棠开始在广东大搞建设。 这位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女子,深知民间疾苦,她经常在城里设粥棚赈灾,荒年开仓放粮,虽然她也经营房产生意,在广州置办了不少产业,但她始终没忘记回报社会,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她"广东活菩萨"。 莫秀英深知要在广东立足,光靠军权是不够的,她派人专程去苏联取经,回来后按照学到的经验改造广州,在她的提议下,1933年陈济棠开始实施广东"三年计划",大力发展实业和基础建设。 这个原本不识几个字的戏班女子,竟成了广东现代化的推手,她督促丈夫修建海珠桥、开办中山大学、兴建广南医院,每到一处施工现场,她都要亲自过问工程进度,还特别关心医院收费是否合理,常常拿出自己的积蓄资助穷苦患者。 广州城里渐渐传开一句话:"有事找莫五姑,比找衙门管用,"这不是虚名,她在西关置办产业后,常常开仓放粮,收容流浪者,每逢荒年,她的粥棚都是全城最早支起来的。 对待子女教育,莫秀英格外严格,她深知自己少时失学之苦,定下家规要求孩子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绝不允许他们仗势欺人,在她的管教下,十一个子女都受到良好教育,有的后来还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 好景不长,1936年后陈济棠势力受挫,举家避居香港,偏在此时,莫秀英患上重病,查出是肾结石,陈济棠闻讯从重庆赶来,看到洋医生要给妻子动手术,急得在祖宗牌位前跪地许愿,说只要妻子病好,他愿意每天叩首百次。 手术后莫秀英的右肾被摘除,正在康复期间,日军却攻占了香港,生死关头,她仍催促丈夫先走:"你革命半辈子,可不能当汉奸!"陈济棠含泪离去,后来她在干娘胡汉民夫人帮助下,带着孩子冒险回乡,路上被海盗洗劫一空,靠讨饭才回到茂名老家。 抗战胜利后,夫妻终于团聚,陈济棠找来新式西药给妻子治病,不想药物相冲反而加重了病情,1947年春天,年仅47岁的莫秀英撒手人寰,陈济棠悲痛欲绝,整日伏在棺材上痛哭,一年写了上千首悼亡诗,其中一首写道:"前缘今世话三生,石上精魂誓不成,惆怅余情消不尽,每逢圆月更凄清," 信息来源:《湛江文史 第23辑》
1947年冬,南天王陈济棠妻子去世,曾经的铁汉趴在妻子的棺材上痛哭,哭得都站不起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01 18:38:27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