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都做不明白!8名考生花45万购买设备参加事业编考试,却因为考试成绩太高、错题雷同被发现!其中7名参考人员考竟然完全一样,网友:我作弊的时候都知道故意错几个题! 2023年6月的重庆丰都县事业单位联考成绩公示后,一张成绩单成了导火索。 公示名单里,7名考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分数超过130分,最高达到142.5分,而第八名的成绩只有121.5分。 21分的差距在标准化考试里显得格外突兀。 经调查发现,前几名的答案连错题都一模一样,这场本应公平的选拔考试,就此撕开了作弊的口子。 丰都公安介入调查后,考生谢某的经历揭开了作弊的操作细节。 考试前一天,他接到陌生电话,在茶楼包间里,一个戴鸭舌帽的男子将黑色数据线缝进他的衬衣内侧,又在裤子内侧缝了只袜子用来装手机。 这套看似简陋的设备,背后是一个运作多年的团伙。 调查显示,这个从2018年起活跃在重庆各区县及四川内江的团伙,形成了“设备收费+成果分成”的商业模式。 先向考生收取4000到6000元的设备费,等考生进入面试或考上编制后,再收取10万到数十万元的“好处费”,累计获利达571.6万元。 作弊手段说起来“技术老套但隐蔽性强”。 考试当天,拍题人穿着紧身背心,用双面胶把手机固定在胸口,镜头朝外,再套上带金属纽扣的衬衫,兜里装着钥匙硬币。 这些金属物品是为了干扰监考老师的扫描设备。 他们在考场内用密拍镜头传题,场外“枪手”做好答案后,通过软件以语音形式传到考生耳机里。 男考生把手机藏在腰间的袜子里,女考生则塞进内衣,设备藏匿得几乎贴近身体。 在这个利益网络里,刘某是关键角色。 多名考生通过他购买作弊设备,而他的长期拍题人甚至直接参与考试。 比如曾帮他介绍生源的中间人焦某,不仅是团伙成员,还亲自参加了这场考试,以146分的笔试成绩,笔面排名第八并被录取。 这种“既是作弊者又是受益者”的双重身份,让团伙的运作更加隐蔽。 考生们并非不知道风险,只是被“事业编”的诱惑冲昏了头。 有考生事后回忆,之前团伙帮人作弊时会控制分数差距,避免太过显眼,但这次为了让考生在面试时更占优势,刻意把分数拉得很大,结果适得其反。 “他们可能想突破一下,没想到分差太大,反而暴露了。”一位知情者说。 这种侥幸心理让不少人铤而走险,甚至有人为了买答案花了45万元,这笔钱足够在当地付一套房子的首付,却被用来赌一个虚假的未来。 2025年初,随着团伙成员的刑事判决生效,涉事考生的结局也尘埃落定。 谢某被单位清退,失去了那份本以为稳定的工作。 和他一样,多名通过作弊录取的考生被用人单位开除,不仅职业前途尽毁,还在个人档案里留下了不诚信的污点。 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高分成绩单,最终成了职业生涯的“死亡通知书”。 这场作弊案撕开的不只是一场考试的公平性。 事业单位考试本是选拔公共服务人才的重要途径,当作弊者用金钱和设备换取编制,不仅损害了其他考生的权益,更让公众对考试制度的信任打了折扣。 571.6万元的涉案金额背后,是数十个家庭对“走捷径”的迷信,也是对规则的公然践踏。 对考生而言,这次事件是个沉重的警示。 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真才实学,靠作弊换来的岗位终究是空中楼阁。 当谢某们被清退时,他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诚信资本。 而对整个社会来说,维护考试公平不仅需要加强技术监管,更要从观念上打破“编制万能”的迷思。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一时之间,家里有45万和没有45万的人都沉默了。为了一个事业编,花45万买
【37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