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地大叔刘诗利想到我的三位民办代课老师! 当记者问工地大叔刘诗利曾经为什么辞去乡村老师的这一段采访时,刘老师咂吧着嘴,沉默许久,表情稍微有些痛苦,说出那6个字:“家里钱不宽裕”。 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一阵翻江倒海,很多回忆也涌上心头。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一共有150-200个学生左右,学生非常多,如今学校都撤掉了。那时有7个老师,一个是校长,另外6个老师中,三个代课老师(也就是乡村教师),三个正式老师。 当时的老师都很负责,有些比较远的老师比如校长和另外两个正式老师都是住在学校的,另外一个正式老师是本村的,和其他3个代课老师一样,每天早上来,下午放完学就回家。 比起4个有正式编制的老师,这3个代课老师教的班级成绩明显好很多,正因为此,我们学校,一个全乡镇最偏远的学校,连续9年综合考试排名全乡第一。 不过,与他们的辛苦付出不成比例的是他们的收入。这三个老师都是1978年之后的高中生,那时候的高中生,文化素质是非常高的,但因为高考失利和家庭等其他原因,没有考上中专或者大专就没有再继续学习了,主要是家庭条件不允许。 三个老师被选拔到学校当老师,一个是有一些固定的工资,另外一个是小伙子对于老师这个职业还是很看重的,毕竟当时的老师社会地位很高,大家都很尊重这个职业。 我记得那时候民办老师的工资是40块,后面涨了一点,但与几位正式老师相比差了不是一点点。所以,这几个老师基本是每天早上很早起来,去田地巡一圈或者去菜地干些活,早饭之后再到学校。下午放学之后,回到家又得下田或者下地干活。 这几个民办老师,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老的顶梁柱,孩子都是有两个以上,家庭负担非常重,不这样干活,光靠当代课老师的这点工资,是完全不够的。所以,他们几个相当于是农民+兼职老师的综合体。 后来,2000年的时候,有两个代课老师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辞去了代课老师这个工作,出去打工了,因为他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般大小,孩子上学花费大,家里开支也在增加,代课老师这点微薄的收入完全不够开支。 不过,由于这十几年都在学校里教书,也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刚出学校的这两位老师,只能去工地干苦力活,从小工做起,后来慢慢成了大工,工资也高一点了,只是身体更累了,人也更苍老消瘦了。 现在,过去20多年了,这两个老师也快60岁了,和工地大叔刘诗利差不多的年纪,只是,因为后面常年的工地劳作,身体也早不行了,如今,他们两人一个在小区当保安,另一个还在工地做些轻松一点的活儿。 三个代课老师中,结局最好的就是第三个了。当时他家里负担最重,但是也是最勤快的一个,除了上课,家里的劳作之外,还学了厨师这门行当,这个行当在农村是非常吃香的,红白喜事里面最重要的三个职位之一。除了学技术之外,这个老师还不断学习,死磕语文和写作,多篇文章还被市里面的报刊杂志发表,后来政策来了之后,通过考试最终转正,现已退休,每月退休金还很不错呢! 突然写这么多,是想说:像工地大叔刘诗利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他们曾经以代课老师这个职业为荣,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现在的生活仍然得不到保障,特别是那些教了十几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没转正的那些曾经的代课老师,我们不应该忘记。 我感谢我的那三位老师,他们曾经都教过我,不仅在学习上,还在生活上教我做人的道理,在此,感谢! 朋友们,你们的成长路上有过代课老师吗?
由工地大叔刘诗利想到我的三位民办代课老师! 当记者问工地大叔刘诗利曾经为什么辞去
千风看
2025-07-01 11:23:32
0
阅读:2